哪里有温室大棚 温室大棚可行性报告
本报记者闫宏宇实习生小迪
前不久,记者前往吉林省玉树市西北45公里的八号镇。在八号镇棚膜蔬菜产业核心区——北沟村,我们见到了东北汉子北沟村党支部书记刘。墙上的公示牌上,写着八个字:“用你的心,用你的力,用你的理,用你的情”。村民们提到他们的骨气和爱心,说这是刘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真实写照。
2007年,刘通过与村委会主任的竞争,成功当选为北沟村党委书记。
用心求大事,努力推动落实。“要想致富,希望致富,关键是要有好的项目。”任职之初,刘认真寻找北沟村贫困的原因,决心把大棚蔬菜作为富村富民的主导产业。
为了加快北沟村大棚蔬菜产业化进程,刘深入5个村的每家每户,在农户炕上面对面交谈,调查分析发展大棚膜经济的可行性。建设蔬菜大棚,需要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上投入大量资金,成本太高,群众负担不起。
“当时提出开发棚膜,村民积极响应,但资金从何而来?”刘回忆说,为了解除村民的后顾之忧,他先是让有能力的村民自己缴纳固定资金,而没钱的村民刘则四处奔走,帮忙申请贷款。在实施过程中,村民们对穿越土地、架设电力线路、在园区内修路等有不同意见。刘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诚实合理”赢得了农民的支持和拥护。
2008年秋,北沟村7个组65户农民率先建起大棚,刘为他们筹集资金9.6万元,协调贷款315万元,信贷物资17万余元。一季结束,每个大棚种植户的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看到建蔬菜大棚带来的可观效益,村民们纷纷要求建蔬菜大棚。在秋收最繁忙的季节,北沟村农民创下了44天建56个蔬菜大棚的记录。
目前北沟村共有蔬菜大棚803个,每户1.4个。2013年,北沟村生产总值达1.8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万元,大棚蔬菜产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84.8%。每个蔬菜大棚的种植面积都达到了三四千平方米。“温室很大,站在温室里,很难站在这一头!”刘提到这件事的时候,用双手说道。
“大棚建好了怎么卖菜?”刘陷入了沉思。要用工业化思维,市场化运作。在刘的协调努力下,金地绿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吉林省玉树市成立。刘筹集资金460万元,建成面积1.2万平方米的蔬菜批发市场,树立北沟村品牌,加快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建设。目前北沟村的蔬菜出口到全国20多个省市,部分蔬菜通过绥芬河口岸出口到俄罗斯远东地区。2013年,北沟村被农业部、信息产业部列入全国“一品村”名单;北沟村棚膜蔬菜园被批准为国家标准园区。
贫穷是矛盾的根源。因为贫困,几年前很多村民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刘在这个问题上有自己的想法:“谁穷,就让我们先发展温室。就像我上任时,承诺带领农民致富。他现在很穷,他必须建一个温室来努力工作。两三年后,他不会发财的!”
村民李很诚实。谈论
“西红柿配豆子是我们村的创意!”刘说到这里露出了自豪的表情。北沟村采用一年两茬的种植模式,春季主要种植豆类和黄瓜,秋季种植西红柿,垄间种植豆类。西红柿怕光,所以上面长满了豆苗。如果你在两种作物中携带一种作物,你将获得三种收入。刘并不满足于现状,但仍在寻找各种方式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永无止境的耕耘者刘,肩负着组织下群众的双重责任,拓宽了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思路,传递着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正能量。用北沟村群众的话说,“我们选这个书记选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