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出行的蛋糕多大,德国马牌轮胎的想象空间就有多大?
文 | 杜德彪
如果说续航、安全、智能是新能源车的三个关键词,那么起码在聊到安全的时候,不应该只“触电”,也得考量一下四只脚上穿的鞋够不够靠谱。
毕竟内行人士通常会这么说“作为汽车上唯一与地面接触的东西……”。
以往我们对轮胎的认知层面在于“安全”,扩展题目是“性能胎”与“静音胎”之间的取舍,或者是米其林、固特异、德国马牌、倍耐力几个大牌之间的优势与偏好,但终究没脱离轮胎的传统业务范围。
能源转型、电动车兴起改变了我们讨论轮胎的语境,即便是在安全层面,因为同样规格的车型,纯电车型自重更大,如何保持与燃油车时代至少同样水准的刹车性能?除了在卡钳上做文章,轮胎也很关键。
但这只是改变之一,当纯电车电机为你创造了一个近乎零噪音的车内环境时,胎噪有些无辜的被放大了,于是借纯电产品的静音特性主打豪华定位的品牌,开始更加苛刻的考究起轮胎来,更好的刹车性能,更低的噪音,以及——某种更智能的表现,与自动驾驶同步。
能源转型时代,我们常常将目光放在续航、自动驾驶这样的时髦概念上,但在万物互联时代,并没有谁能够脱节,我们既可以把轮胎视为汽车变革时期的一个缩影,如何适配,如何进化,也能以其来反观汽车产业前进的脚步——特别是在碳中和这样一个全球性目标的背景下。
恰逢今年是德国马牌轮胎品牌创建150周年,在欧洲和美洲的纯电动汽车车型中,德国马牌分别获得了40%和50%以上的原配认证,在中国,价格在30万级以上高端电动车市场中,德国马牌获得64%以上的原配份额,我们不妨以这样的“互动”,来看看轮胎是如何在电动车领域演绎适者生存,也顺便看看这家150年的企业是怎样一直处于不败之地的。
青铜时代
创新是必须的。
从内燃机时代厂商优化进气系统,为燃烧效率、挖掘性能潜力而努力,进化一直是跟着时间线性演进的,比如从气门正时,到气门升程,到电控,到压燃……
轮胎也在根据自我职责演进,虽然事情总有不完美之处:基于取舍与偏好,轮胎有着静音胎,性能胎与中性胎之分,但安全的大前提总是不会变的。
比如你我都知道防爆胎在夏季高温时比普通胎要安全些,但防爆并不是终点,像德国马牌这样追求卓越的厂商,研发ContiSeal自修补技术,在轮胎内部附着一层粘性密封层,当直径不超过5毫米的异物刺穿胎面时,该技术可自行密封穿孔,防止漏气。
这就像是巅峰时期的德国队防线,在博阿滕和胡梅尔斯后边还站着一位无所不能的诺伊尔。大概德系厂商总是对安全情有独钟,历史上曾经做过马车轮胎和自行车轮胎的德国马牌大概也有独家感受。
这种类似“加强版”的设计理论同样出现在德国马牌轮胎的降噪技术上,相信你听说过高档车型都宣称自己在某某部位有着隔音层,但轮胎的隔音层只能依靠供应商的创新和技术。
它们的相得益彰会让整辆车的隔音更上一层楼,德国马牌的ContiSilent静音技术在轮胎内表面设计了一层聚醚型聚氨酯泡沫隔层,最高可降低车内9个分贝值,难怪比亚迪等努力做口碑的厂商会偏爱德国马牌出品。
白银时代
能源革命对汽车产业来说像是一场聚变效应。
Juan Botero博士(德国马牌轮胎亚太区大客户管理副总裁)在谈到新势力时说,“新势力带来的新想法、新技术、甚至新资金都将为终端消费者带来与传统汽车完全不同的驾驶体验”。
纯电车对轮胎提出的要求是多维的,而非燃油车时代粗暴划分的“性能-舒适”之间的二元论,比如高负载对刹车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续航数据压榨的不仅是电池容量和三电效率,其实也在抠细节,比如轻量化车身,以及低滚阻轮胎。
挑战的面向是互相对立的,刹车性能,静音效果,以及高负载能力。尤其是纯电车型普遍标榜性能优势,比如比亚迪汉的零百加速普遍在3-4秒区间。
现实的残酷性在于要求你把矛盾的东西兼容在一起,硬核科技是唯一的解决方案,也是直面现实的最佳方式。
德国马牌的解决方案是在亚太地区引入ContiSilent静音技术(如上述),同时特别加强湿地制动效果,以及具备低滚阻系数和高负载能力。
但来自于自动驾驶的未来趋势已经不能算是暗示,而是门槛,上述技术配套还处于产品范畴,供应商们想要始终列席,需要的是产品的独立思考能力,来匹配未来的智能出行概念。
好比多年前悬挂系统就已经触电,变成了自适应悬挂,安全也早就变被动为主动甚至提前思考,而德国马牌轮胎也早就对此未雨绸缪——但并不仅仅以“唯一与地面接触者的零部件”之名义,也是以创新的名义。
黄金时代
尽管自动驾驶的未来还有悬念,其实用性也存在“过度消费”的解读,但加上“自动化”前缀的安全技术一般都会进阶,大概因为目的都比较单纯。
比如胎压监测。
四年前德国马牌就发布了两项技术,ContiSense和ContiAdapt,前者可以监测轮胎花纹深度和温度,初衷也是防患于未然,可以向驾驶员同步信息,特别是在监测到轮胎被刺破时,可以第一时间通报。
后者则是更进一步,可以自动调整胎压。比如遇到雨雪天气和湿滑路面,后者利用集成在车轮的微型压气机调低胎压,加大轮胎接触面,确保抓地力;反之在干燥路面上,减小接触面+高胎压则可降低滚阻,增加续航能力。
有点像现实版的漫威。从以往后知后觉到如今同步信息,是技术也是理念的转变,也可以视为在自动化主旋律之下在更细分的安全领域带来的福利。
但这也取决于厂商对于自动化的理解和悟性。比如零部件供应商如何变成一个数据收集者(根据轮胎未来可能安装的传感器收集的来自路面信息,推算刹车性能和节能数据等等),这也是德国马牌在按照传统模式研究技术的同时,在智能出行背景下思考的东西。
小到轮胎,大到出行,双方会在自动和智能纽带下形成逐渐靠拢的趋势,但智能化既赋予了汽车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让零部件不再与主机厂形成以往鲜明的主次关系,而将会是一沙一世界了。
毕竟轮胎有获得信息的独特路径,但这也十分考验供应商的创新意识和技术能力了,就像目前德国马牌在做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