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晚年住院,问前来探望的郭汝瑰:我当年被俘是不是因为你?
1981年5月,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杜聿明的身体状况糟糕,不得不住院治疗。
而此时,郭汝瑰正好来北京开会,便顺道来医院探望一下杜聿明。作为昔日的战友,两人已经有几十年没见过了。
而杜聿明也察觉到自己生命即将到尽头,于是向前来看望的郭汝瑰问了一个困惑他几十年的问题:“我淮海战役被俘,是不是因为你,你是不是共产党?”
这个问题让郭汝瑰始料未及,他实在不知该如何回答,最后只是笑了笑,真相如何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从军报国,加入共产党
1907年,郭汝瑰出生于一个家道中落的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本来已有秀才的功名在身,正打算参加科举大展身手,但是因为废除科举的原因,所有的希望都落空了,正因如此,他的父亲喜欢议论时政,其中又以北洋军阀为主要对象,这对郭汝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郭汝瑰年龄稍大一些,便跟着父亲去往成都上学,因为当时刚经历过五四运动,各种社会思想争先恐后地冒出来,郭汝瑰在老师的影响下,对社会主义有了一定的好感。
高中毕业后,郭汝瑰的父亲想让他报考医学院,但是当时的郭汝瑰并无该想法,只想一心学工,此时他的堂兄又想推荐他去黄埔军校学习,因此他的内心十分挣扎,在从医、学工、从军这三个方向犹豫不决。
就在郭汝瑰难以抉择的时候,他想起了已经考入了同济大学的同学陈廷栋,他打算从陈廷栋那里得到答案。陈廷栋是这样回答他的:“汝瑰兄,政治不上轨道,科学救国、实业救国都是空的。我看,你不如去广东干革命的好!”思考一番后的他决定从军,进入黄埔军校学习。
在学习之余,郭汝瑰与袁镜铭的关系也愈加亲近,并得知了袁镜铭共产党员的身份,因为小时候便对社会主义有一定的好感,再加上接触了许多进步人士,郭汝瑰便对袁镜铭表达了自己想加入共产党的意愿。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袁镜铭将他推荐了上去。1928年5月,郭汝瑰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与组织失联,甘愿放弃高官厚禄,不忘初心
可还没等郭汝瑰大展拳脚,他所在的二十军便开展“清共”运动,平时就是激进分子的郭汝瑰自然逃脱不了干系。无奈之下,郭汝瑰在堂兄郭汝栋的帮助下,去了日本士官学校学习,此时的他也与组织失去了联系。
可郭汝瑰作为中国人,在日本学校中并不受待见,经常被日本人辱骂,但他仍然努力学习军事知识。之后,“九一八”事变爆发,愤懑不已的中国留学生们纷纷退学回国。
郭汝瑰回国后决定继续深造,他顺利进入了陆军大学学习,这所大学专门培养高级指挥和参谋人员,能进来的都是优秀的人才,可以说将来前途无量。彼时的蒋介石不顾外敌侵扰,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这让郭汝瑰很失望,于是他选择留在了军校成为了战史学教官,他在等一个出山的机会。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逼和共产党合作,一致对外抗日,郭汝瑰认为机会来了,他经举荐到了陈诚所在的第14师任参谋长。多年来的艰苦学习终于有了用武之地,郭汝瑰开始在战场上大放光彩。
淞沪会战中,他不畏生死,带领手下万人和日军对战整整七天七夜,战至剩两千余人未退后半步,坚守住了阵地。
武汉战役中,面对老蒋采取的固守政策,他大胆出声认为应该利用山地形势,主动出击,围点打援,如果只是固守,武汉也会像南京一样失守,最后,他的计策被采用,国军果然成功了。
这样有勇有谋的人才自然受到了陈诚赏识,不但升任他为第20集团军的参谋长,还亲自推荐他为暂5师师长。
与组织失去联系的郭汝瑰历经数次战役一路升官,但是他的内心并没有忘记组织。那些军官将领大发国难财,沉沦在纸醉金迷中,不顾前线战士们奋勇杀敌,所以他对国民党内部的贪污腐败深恶痛绝,并不和他们同流合污,对国民党失望至极的郭汝瑰,一直想着与组织恢复联系。
机缘巧合之下,他偶遇了黄埔军校的同班同学任逖猷,正是通过任逖猷的牵线搭桥,郭汝瑰与共产党重新恢复联系。恢复联系后的郭汝瑰不断向共产党传递情报,而他的身份也一直未暴露,直到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传递情报,屡立战功
淮海战役开始前,何应钦提出将兵力集中在津浦铁路两侧,好与解放军战斗,并命令郭汝瑰制定行动方案,交给蒋介石批准。此时的郭汝瑰已经是国防部作战厅长,这个方案也被郭汝瑰传递给了中国共产党,经过商议,我军打算扰乱他们的行动。于是郭汝瑰便借由作战方案的名义,趁机分散蒋介石军队的兵力,但这个举动让杜聿明感觉十分怪异,心中有种不祥的预感。
杜聿明带着军队到达战场后,结合地形制定了“上中下”三种作战计划,同时也将此计划通过电报发给了蒋介石,希望他能同意自己的方案。本以为会遭到质疑的方案却毫无障碍地被接受了,这时候的杜聿明还不知道,他的作战计划将被打乱,从而直接导致他的被俘。原因无他,只是蒋介石听了郭汝瑰的建议,将“上中下”三种对策混着用,毫无逻辑可言。
随着战事的推进,杜聿明感到不对劲,再看看战况,察觉不妙的杜聿明向蒋介石请示,该走还是留,蒋介石给出撤退的指示。然而当杜聿明撤退到一半时,蒋介石又让他回去营救被困的黄维,接到这一命令的杜聿明差点被气死,但是没办法,军令如山,他只好回去营救,最终被俘虏。
总结
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杜聿明都是在监狱中度过的,于1959年被特赦。
1981年5月,杜聿明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他在回忆起这段往事的时候,对郭汝瑰的身份更加疑惑,想弄清楚自己失败的原因,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其实杜聿明的失败是必然的,古语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当时的蒋介石已经失去了民心,郭汝瑰只不过是加快了他们失败的进程而已。郭汝瑰没有被权力富贵迷住,选择站在民心这边,是当之无愧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