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森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
王云森人物概况
本页面提供了王云森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王云森是谁?王云森个人简介资料完整设计了网页求职找工作编辑个人简历作品所需要的王云森网站常用模板元素,不保证王云森人物数据真实,任何问题请联系管理员调整。
王云森图片
王云森个人资料简介
王云森(1896―2002),农业教育家,中国土壤科学史研究的开拓者。致力于土壤学教学和科研近70年。早年编著了我国第一本专业教科书《土壤学》 ,晚年出版了《中国古代土壤科学》和《中国古代土壤科学技术发展史》两部专著。
王云森 – 生平概况
王云森,1896年8月1日出生于江西省临川县罗湖乡墩上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6岁就读于临川公立昭武甲种农业学校。1916年考入北京国立京师大学堂农科。王云森从江西偏僻的农村来到北京,他接触到许多新鲜事物,结交了众多的良师益友,博览了丰富的图书资料,这些使他深知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先人以农立国,靠土地而生存,赖土地而发展,从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优良的农业传统,激发了他矢志于农,扎根于土壤科学的抱负。
1921年大学毕业后,他在江西省农业专门学校任教,主讲土壤肥料学,并先后兼任农业推广部主任、农场主任、教务主任和校长。任职期间,他十分注意改进教学,端正校风,并在学校大门上竖立“明农救国”匾额,激励学生立志学农务农,为农业科学的发展和国家的兴旺贡献自己的一生。同时,他还深入农村,了解农业生产状况。鉴于当时江西农业生产十分落后,农业经济凋敝,农民生活贫困,他于1924年发表了《怎样来改进江西农业,繁荣农村》万言书,并建议当局成立教育、科研、生产相结合的统一领导机构。不久,江西省成立了三位一体的农业院。
1940年,王云森调任中央农林部江西农管处简任技正,兼农林部江西泰和麻业改良场场长,以改良麻作为主,同时开展土壤改良工作。经过4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受到普遍的好评。当时的中央农林部嘉奖他做了“没有人做过的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南昌大学、湖南农学院、江西农学院、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等院校的教授,曾任江西农学院院务委员、农学系系务委员及农化教研室主任。任教期间,主讲过土壤学、土壤改良学、肥料学和农业化学。他对教学和科研工作一丝不苟,对学生爱而不溺,严而不苛,深受广大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为了发掘和整理我国古代土壤科学遗产,他利用课余时间忘我工作。1966年,他蒙受不白之冤,身陷囹圄,但仍不失对党对国家对前途的信心。他写道:“老马是有识途感,正义竟遭鬼蜮残,虔心革命存真理,才衷未忘一片丹。”正是在这种信念的驱使下,经过长时间潜心钻研,历尽艰难,他撰写的《中国古代土壤科学》一书终于在1980年问世。
1975年,王云森退休,但仍壮心不已,继续著书立说。由中国农史学会和中央农业部科教局约写的《中国土壤科学技术发展史》一书也已付印。同时,他还经常不辞辛苦地为全国各地寄来的有关书稿和论文进行审稿和咨询工作。
数十年来,王云森致力于土壤学教学和科研,努力工作,潜心钻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在学术上有较深的造诣,为发展我国土壤科学和农业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为了表彰他的先进事迹,1983年和1987年中国土壤学会先后两次授予他荣誉证书。1990年国家教委也授予他荣誉证书,以奖励他从教近70年。
王云森 – 编写我国第一本土壤学教科书
王云森在京师大学堂就读时,目睹学校崇洋媚外之风盛行,很多课程盲目搬用外国教本,土壤学也不例外,讲的都是外国的土壤,脱离中国实际,教者固为感叹,学者更多困惑。他深感长此下去,我国学术将永无独立之日,认为不能忘记自己民族走过的路,决不能数典忘祖,于是他矢志改变这种局面,决意编出一本中国自己的《土壤学》。他利用课余和假日钻进图书馆,翻阅文献,搜集资料,赴农村考察,总结群众经验。一面参加勤工俭学活动,一面认真编写,终于在193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编写的《土壤学》。这是我国第一本正式出版的土壤学教科书,被当时的大专院校和高级农业技术学校选用。截至1951年,该书共发行了14版,对传播和发展现代土壤科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书既吸收了国外土壤科学的成就,又紧密结合我国实际,并引用了我国古代土壤科学的宝贵经验。书中首次引用《周礼》(郑玄注)中“万物出生焉则曰土,以人所耕而树艺焉则曰壤”。即“土”指自然土壤,“壤”指农业土壤。这一见解颇有独到之处,它已成为我国土壤学界人士的共识。
王云森 – 开拓中国古代土壤科学史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云森更加焕发出献身农业科学的精神。他一边致力教学,一边从事科学研究。1955年,他欣然接受了科学出版社约写的《中国古代土壤科学》的任务。他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从历代古农书以及经、史、子、集等文献中发掘出有关土壤科学的论述,引证一些出土文物史料,分门别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归纳、分析和考证,用现代土壤科学理论和实践来认识、论证。他常常废寝忘食,白天积累点滴资料,夜晚秉笔疾书。他手写的笔记摘要就有四五十万字。由于作了深入的去粗存精和独具匠心的研究,至1965年,他将散见于各种古代文献中有关土壤科学的论述系统地、有机地汇成一册,完成了《中国古代土壤科学》征求意见稿。
正当《中国古代土壤科学》征求意见稿分送至国内有关土壤科学研究单位和土壤学术界同仁审阅之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王云森被扣上“复古”、“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许多图书资料和文稿被抄走并付之一炬。他精神上虽受到严重打击,但不绝望、颓唐。他深信总有一天形势会起变化,不但把荒谬的东西纠正过来,还得切实干点事业出来。
1976年,大地终于在十月的“春风”中解冻,王云森虽已年逾古稀,但精神焕发,雄心壮志不减当年,执意要完成《中国古代土壤科学》一书。他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姿态,继续勤奋地工作着。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特别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学院农业遗产研究所将该所保存的《中国古代土壤科学》征求意见稿提供给他,使他得以在原稿的基础上修改、充实、提高。不管酷暑炎夏,数九寒天,他对书稿进行反复琢磨,连住院躺在病床上仍然手不释卷。就这样又经过三四个暑往寒来,《中国古代土壤科学》终于和读者见面了。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土壤科学遗产的专著。
该书总结了我国几千年来土壤科学的成就,提出了若干宝贵的学术观点,其中主要包括:①阐述了中国古代关于“土”和“壤”的科学意义,对土壤的定义提出了明确的见解;②突出了人类耕作活动在土壤形成中的重要作用;③提出土壤不是死的客体,而是一个独特的、有生命的自然体的观点;④发掘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关于土壤肥力“常新壮”的理论;⑤提出从生产实际出发,以“土宜”科学为基础,因地制宜的生产原则为依据的土壤分类学观点,论述中国古代土壤分类;⑥系统总结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认土、用土、改土、养土等方面的经验。该书受到国内土壤学界的好评。经中国科学院东北林业土壤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西南农学院和西北农学院等9个单位的11位专家、学者评审,一致认为该书是国内总结中国古代土壤科学成就的第一部专著,是我国科学史研究中的一项重大成果,对研究我国古代土壤科学和发展现代土壤科学,推动我国土壤科学走自己的道路和促进世界土壤科学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981年10月由科学出版社选送这一专著在法兰克福举办的国际科技书刊展览会展出。1982年5月被评为江西省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
王云森将毕生精力贡献给农业科学,潜心研究土壤学,平生追求真理、主持正义、治学严谨、勇于实践、忠于党的教育和科技事业,堪称知识分子的楷模。
王云森 – 人物简历
1896年8月1日 出生于江西省临川县。
1921年 毕业于北京国立京师大学堂农科,获学士学位。
1922―1940年 历任江西省农业专门学校教师,先后兼任农业推广主任、农场主任、教务主任和校长。
1940―1945年 任中央农林部江西农管处简任技正,兼任农林部江泰和麻业改良场场长。
1946―1947年 任江西农业专科学校教授,兼任中正大学教授。
1948―1949年 任中正大学农艺系教授。
1949―1951年 任南昌大学农学系教授。
1951―1952年 任湖南农学院农学系教授。
1952―1968年 任江西农学院农学系教授。
1969―1975年 任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农学系教授。
1975年 退休,继续从事著作。
2002年逝世。
王云森 – 主要论著
1 王云森.土壤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2 王云森.中国古代土壤分类简介.土壤,1978(5):土壤学报,1979(2)转载.
3 王云森.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江西科技报,1979年12月25日.
4 王云森.中国“土”、“壤”科学要义.土壤,1980(2).
5 王云森.中国古代土壤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以上整理的王云森个人资料信息、 王云森图片、王云森简介、王云森简历、王云森作品均来源于网络整理和网友投稿,有更多关于王云森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的网页内容欢迎联系,任何不当信息也可以联系编辑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