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庆金马巷 掌声传奇中的烟火岁月
顺庆区金马巷是一条修建于清末民初的巷子,因为金马的传说而得名。8月1日,记者采访了解到,虽然金马巷现在只是城区内一条不起眼的背街小巷,但在过去十分繁华,是远近闻名的发财巷、富贵巷。
如今的金马巷
浅巷灰墙红砖 一眼望到底
今年73岁的余长安是地地道道的老南充人,家住顺庆区大北街。8月1日上午,吃过早饭后,余长安出门了。还不到9点,大北街上就已经十分热闹了,人声、车声、临街商铺的叫卖声,混杂在一起。市井的声音听久了,也就习惯了,余长安走在路上甚至头也没抬。
走着走着,余长安突然抬起了头,这里是金马巷的巷子口,巷子内灰墙、红砖,一眼就能望到底。心里像触动了什么一般,余长安突然迈步左转走进了金马巷。
金马巷与大北街相接,毗邻大北街小学。拐进金马巷没走两步,余长安突然有一种安静的感觉。他停下脚步,仔细打量四周,金马巷内一个人、一辆车都没有,实在太安静了。回头看了看,大北街上依然是车水马龙,不过喧嚣的声音却被挡在了巷子口;继续往前走,余长安看到巷子两边虽有商铺,但只有寥寥几家还在开门营业,却均未发出任何声响,和大北街上的嘈杂声比起来,这里真的太安静了。走着走着,上世纪70年代前后的灰墙、红砖建筑物出现在眼前,余长安不由自主地伸手轻轻摸了摸灰色的墙壁,灰墙上立即“哗啦啦”地落下了不少粉末,这是过去的印记,不过早已随着时光流逝而风化。
余长安微微皱眉,轻轻拂去眼前扬起的尘土,抬头凝望着墙上的红砖。可能是存在时间太久,这些红砖都已经开始褪色了,不过红砖却很干净,上面没有附着青苔。眼前的一切唤起了他过去的回忆,纵然思绪来回飘荡,余长安迈着蹒跚的步伐,却已经从金马巷口走到了巷尾。“再见了,金马巷。”余长安再回头看了看,就慢慢地离开了。
因为金马的传说 取名金马巷
据《记忆南充》记载,金马巷过去又称发财巷、富贵巷,始建于清末民初,长94米、宽3米。
那么,金马巷又是何时被称为金马巷的呢?关于“金马巷”名字的由来,在《南充掌故》中有着这样一段故事:相传清朝末年,顺庆府有条很深的巷子,东连长生巷,西接大北街,北面有4米高的围墙,系古旧青砖砌成(有防火功能,俗称风火墙),南面的土墙不高,用黄泥垒筑而成。据说,在这条巷子里居住的老百姓眼明耳灵,善做生意,不少人发了财。因此,市面上就有了发财巷、富贵巷的传言。于是,很多人想方设法在巷子周围摆摊,想沾点财气,慕名者、商场失利者也多来这里走走,想带点运气回去。
人气一旺,临近的大北街也跟着繁华起来。小巷中茶坊客栈、酒店馆子门庭若市。闲暇时,老板、店员聚在街头巷尾聊天,说到高兴处不免拍手称快。殊不知拍手声久久地在巷子中回荡,若连拍数次,回声则一直不断,且拍声小,回声小,拍声大,回声也大。不久,此事便传遍了顺庆城的大街小巷,不少人出于好奇,纷纷赶来试拍。一天,一位姓金的商人与一位姓马的文人也来凑兴,两人走进巷子就不约而同地拍起手来,拍一次回声大一次,就像马叫声一样响亮。之后,附近的男女老少都能听见马的嘶叫声,夜深人静时,还能听见巷内的马蹄声。一时间,看稀奇的大人娃儿都往巷子里钻,总想探个水落石出,但转来转去只闻马蹄声响,不见马的踪影。于是乎,众人揣测巷内有匹宝马,藏在风火墙内。久而久之,城里的老百姓就叫它为“金马巷”。
后来,金马巷遭到破坏,从此巷子里的马叫声和马蹄声响全都消失了。
商铺林立人气旺 曾叫发财巷
无论是发财巷的名字,还是金马巷的传说,其实都证明了一件事:金马巷曾经很繁华。
“听我父亲等老一辈人讲,在上世纪30年代左右,金马巷确实很繁华,纵然是一条深巷,但在巷子中摆摊的商贩络绎不绝,各种各样的货摊从巷子这端延续到巷子另一端,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行人、马车来来往往,非常热闹。”余长安告诉记者,那时的大北街上虽然有大北门,来往进出城门的人很多,但远远不及金马巷的人气,甚至由于金马巷上人气太旺,大北街上才渐渐有了饭摊和茶馆。
“后来金马巷一度衰落,不过在上世纪80年代又再次繁华起来。当时南充糖果厂落户金马巷,还有银行、商场的职工宿舍也修建在金马巷。平房变成了高楼,泥巴路铺上了沥青,且四周工厂、医院、学校等一应俱全,也算得上是繁华地段。一个个生意人看准时机,纷纷入驻,让这个小巷又‘活’了起来。”余长安说,现在金马巷内的门面都是当时修建的,这些门面从巷口一直延续到巷尾,由此可见金马巷曾经繁华的景象。
岁月更替,斗转星移。金马巷虽然已成为“老街”,但在许多土生土长的老南充人心中,轻叹韶华流逝的同时,又不免感慨,金马巷留下了他们最难能可贵的陈年记忆,永远都是最美好的存在。“老街见证了数代人的悲欢离合。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许多老街早已消失不在,金马巷还能得以保留,给我们一个怀旧的空间,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余长安感慨颇深。(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瀚誉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