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眉大侠:为何说武林三圣各有千秋?说说佛光剑对武林纷争的影响
在评书《白眉大侠》中有三位顶级宗师般的人物,他们便是武林天榜十四大高手里的武林三圣,其中“横推八百无对手,轩辕重出武圣人”的于和是天下“练家子”的第一人,八十一门总门长普渡在天榜排在第二位,北极岛的大教主雪竹莲屈居第三位。武林三圣是江湖各大门派所推举出来的头领,他们轮流值年处理武林中的大事小情,由此可以看出武林三圣在江湖中的地位之高。
关于武林三圣中谁的武功最高这个问题,相信书友们并无疑问,因为武圣人于和一个人可以敌得住总门长普渡与大教主雪竹莲的联手。在群雄火烧碧霞宫时,武圣人于和更是游刃有余地将江湖中十余位一流高手围在战局之中,于和曾在五十回合内就轻易打败二师兄雪竹莲。但是,如果说武林三圣中谁的本领最大的话,三鱼个人觉得他们却是各有千秋的,只不过单论武力值的话,武圣人于和更胜一筹而已。
一、顶级炼金士武圣人于和
书中交代武林三圣为一师之徒,于和虽然是小师弟,但是师兄弟中以他的武功最为高超,书中又多次强调,普渡雪竹莲与于和的实力差距也就是差了一头发丝而已,可是到了后文书双方真的斗在一处时,雪竹莲这位二师兄在小师弟于和面前可以说是不堪一击,即便是雪竹莲与普渡合力围攻于和,他们两人想要赢于和也难如如登天,这种前后说法不一的情况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在三鱼看来,武林三圣的师父在传授他们能耐时是有着重点的,比如武圣人于和最厉害的就是内功和炼金术。武林中高手把武功的招式练至巅峰后,最后比拼的就是内功根基,真正的高手过招动辄就二百回合以上,哪一方气力先衰竭哪一方饮败的可能性就大,比如白一子等人夜探三教堂时,夏遂良与白一子比斗时,这两人一百回合内不分伯仲,到了二百回合以后,白一子的额头鬓角开始淌汗,而夏遂良则毫无倦意越斗越勇,这就看出夏遂良的武功比白一子的武功高明之处就在于内功根基,从内功根基上来,夏遂良的确得到了武圣人于和的真传。
因为武林三圣的武功都是同一个师父教的,所以在掌法、兵器、身法上的招式上都彼此熟悉,他们三人斗在一起的话,孰高孰低就只能看内功根基,而武林三圣的师父在传授能耐时比较偏爱小徒弟于和。在三位徒弟都艺满后,这位当老师的把自己收藏的很多秘籍都给了小徒弟于和,其中包含了内功心法以及冶金秘术,这也就导致本就在内功造诣上略高于两位师兄的于和更上一层楼,当于和成为武圣之后,普渡雪竹莲这两位师兄在内功造诣方面与于和的差距也愈来愈大,这也是于和能敌得住两位师兄联手的主要原因。
于和这位武圣人除了武功独步天下之外,他在炼金方面也是一位大师级的人物,他耗费数年的时间心血打造出碧血鸳鸯剑和双龙飞锁链,这双龙飞梭可避宝刀宝剑,无论是金丝大环刀还是青龙剑都对它无可奈何。双龙飞锁最奇特之处就在于它有唯一的破解之法,这便是武圣人于和自己手里的碧血鸳鸯剑,碧血鸳鸯剑并不一定是这部书中最为锋利的宝剑(因为书中存在湛卢这样的至尊之剑),但是它却是唯一可以斩断双龙飞锁链的兵器,这就是顶级炼金士于和的厉害之处。
二、峨眉剑宗大师普渡
八十一门总门长普渡是峨眉这一宗的大宗师,他的四个徒弟名震江湖,其中以小剑魔白一子的武功最高,白一子学到了师父普渡身上六七成的能耐,白一子仗剑可以力敌夏遂良手中的三尖匕首钺,不难看出白一子的峨眉绝剑的确是天下一绝。在早期版本中,白一子佛光剑斩了五阴剑客庄子勤,在《龙虎风云会》中白一子在擂台上掌毙五阴剑客庄子勤,从版本书可以看出,白一子的剑法与掌法同样是天下绝伦。
白云剑客夏侯仁是普渡的顶门大弟子,他在书中几乎没有亮过剑,莫非真的是夏侯仁武功太高用不着剑吗?三鱼认为事实并非如此,夏侯仁有三位师弟,他们分别是一字娥眉女马凤姑、汉江孤雁尚云凤、白衣神童小剑魔白一子,这三位都是用剑的高手,他们在行走江湖时不仅佩剑,而且他们手里还都是宝剑,夏侯仁之所以不用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夏侯仁的掌法比他的剑法更厉害一些。
白云瑞夜探三教堂时,夏侯仁仅凭一对肉掌先后打败了大堂主方天化、二堂主詹明奇以及卧佛昆仑僧,他第四阵对上整体实力高出自己一大截的金灯剑客夏遂良,虽然夏遂良一路猛攻猛打,但是落于下风的夏侯仁仍然能保持数十回合未败,最后还能与夏遂良彼此双手互掐住对方陷入拼力的酣战,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夏侯仁的掌法非常高明。单论掌法而言,白一子也未必能赢得了夏侯仁,这也是夏侯仁在气力不足时仍然可以与夏遂良一战的主要原因。
从普渡的这几徒弟来反观师父,普渡武功修为的强项也应该在于剑法与掌法,在这里需要补充一句,武林高手在兵器、掌法、轻功、内功这四个方面很少有人能做到“每样都强到同一个层次上”,即便是武圣人于和整体实力高于老剑魔金昌,但是在轻功上还是稍微逊色于金昌,更何况是其他人呢。普渡的掌法于和剑法是天下一绝,掌法传人上的代表是夏侯仁,而剑法传人的代表则是小剑魔白一子。
三、水中无敌手的雪竹莲
不少书友对雪竹莲的真实实力存疑,甚至会给人一种“他不配成为武林三圣之一”的错觉,身为与普渡、于和并驾齐驱的人物,他竟然在小师弟于和面前没撑过五十个回合,这个战绩的确很容易不少书友的产生疑惑。三鱼在上文中提到过,武林三圣是各有千秋的,那么雪竹莲在哪一方面要比大师兄普渡、小师弟于和强呢?
三鱼认为雪竹莲的能耐主要在水里的功夫与轻功,在开封府老少群雄进天池斗孽龙一筹莫展之时,蒋平的侄子蒋昭及时出现斩孽龙为开封府这边拿下了这一阵。蒋昭拜了霹雳狂风水上浮舟诸葛元英为师,故此蒋昭在水中有这么大的能耐。
虽然蒋昭学艺十余年,他一出世就是少剑客的身份,但是蒋昭在陆地上的武功却很一般,尤其是他“偷”拿徐良的青龙剑去夜探阎王寨大厅时,蒙着面的徐良出手“教训”蒋昭时,可以说蒋昭毫无还手之力,其中缘由也不难理解,因为蒋昭学艺时,大多数的时间是诸葛元英带着他在天南地北的江河湖海里练习“水里的功夫”,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徐良如果到了水里,恐怕十个也打不过蒋昭一个。
雪竹莲共有四个徒弟,他们分别是霹雳狂风水上浮舟诸葛元英、震北海恶面昆仑叟上官风、飞飞上人诸葛遂、瞽目大剑邹化昌。单单从雪竹莲这四位徒弟的绰号来看,着重突出的就是水里的能耐和轻功,师父传授徒弟本领一般都是捡着自己拿手的本事来教,从这个层面上来看,雪竹莲的能耐应该侧重于水里的功夫,其次是轻功。
雪竹莲常年居住在北极岛,从保持习武习惯与收徒弟来看,选择在靠水的岛屿上,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雪竹莲更擅于水里的功夫,到了陆地上,他的武功比师兄普渡、小师弟于和有一定的差距也就不难理解了。
碧霞宫被破时,于和在被群雄追至绝境本可借水路逃走,可是于和没有这么做,其原因也是于和知道到了水里,他敌不住二师兄雪竹莲。如果走水路一旦被擒回的话,那他这位武圣人就真的颜面扫地了,最终于和这位偌大的武圣人用碧血鸳鸯剑了结了自己的一生也是无奈之举,当然于和这么做也有着心中的傲气使然。
四、佛光剑激化武林三圣的矛盾
武林三圣的师父把自己佩戴一生的佛光剑传给了普渡,这把宝剑是五宗十三派八十一门总门长身份的象征,而普渡作为顶门大弟子传承了师父的衣钵。当普渡代替师父成为八十一门的总门长之后,他便把这把佛光剑视若第二生命一般珍惜。
吃小灶又得了师父很多秘籍的于和在武功大成后开始钟情于冶金锻造,他耗费心血打造而成碧血鸳鸯剑几乎就是对标佛光剑的,双龙飞梭又是佛光剑也斩不断的奇特存在,于和这才心里平衡了许多。即便是将来于和与大师兄普渡反目,他手里的碧血鸳鸯剑无惧佛光剑,再加上双龙飞梭的存在,单单在器械上来讲,于和已经有了必胜的把握,这也是后期他后来越来越狂傲的心理因素之一。
有些书友对小剑魔白一子不太喜欢,甚至有人把“白一子大闹碧霞宫剑斩护法”的这一举动视作将武圣人于和彻底推向极端对立的“罪魁祸首”,因为于和用法牒把白云剑客夏侯仁宣到碧霞宫后基本已经弄清了上三门与莲花门之间恩怨的原委。白一子因为急于把师兄夏侯仁从碧霞宫救出而失了方寸,他这一次出手的确是很莽撞。
于和作为夏遂良的授业恩师虽然有点护犊子,但是他还不至于颠倒黑白地去袒护卧佛昆仑僧、绝命剑客叶秋生等人,他正在思索如何在保住夏遂良的情况下妥善地平息这一次武林风波。这一年是武林三圣中的于和执年处理武林之事,这也是普渡作为八十一门总门长迟迟不愿露面的原因,因为普渡不想“越俎代庖”,只有当事情激化到他不出面无法收拾的局面时,普渡这位八十一门的名誉头领才“不得不登场”。
从武圣人于和的视角来看,他几乎已经确信白一子大闹碧霞宫、二师兄雪竹莲不请自来、白云瑞因朝廷势力威压碧霞宫这三件事就是大师兄普渡一手策划的,因为白一子怒闯碧霞宫时用的是佛光剑,这把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代表着八十一门总门长普渡,因为这把剑几乎可以视作八十一门总门长传承的信物。
在早期版和印刷版都有交代,白一子下峨眉山是奉了普渡之令,而佛光剑也是普渡临时给白一子所用的信物,这样做为的是让白一子可以尽快地平息这场武林纷争。白一子拿着如同“江湖版”的尚方宝剑有权处置不听号令的各派掌门,同时佛光剑也是白一子去碧霞宫的护身符。武圣人于和看到佛光剑在身的白一子,即便白一子与夏遂良等人发生语言上争执,于和也会看着八十一门总门掌信物的份上给白一子留几分薄面。
然而,白一子仗着佛光剑直接斩杀了武圣人于和的护法,在于和的眼中这把佛光剑不仅没有成为白一子的护身符,反倒成了白一子和夏侯仁的催命符。白一子这一莽撞的行为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八十一门总门长普渡,面对大师兄普渡纵容弟子侵门踏户,原本有心讲这场武林纷争平息的于和直接改变了立场,这才有了喋血八卦四象金灯阵与火烧碧霞宫大战的悲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