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舔手翻书?化学家可不会这么做!(不一定
疫情期间,禁止舔手翻书!
请忍住
日本一公司早些时候规定,禁止舔手翻书,这样不仅更卫生,还可以保护图书。对于这个规定,许多网友连连叫好,不过也有人,多年的习惯难以改变......
美国卫生官员呼吁不要摸脸,下一秒舔手翻纸
如果说,谁能贯彻落实这项规定,一定是化学家了,毕竟这可是要命的动作......
但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好几种人工甜味剂就是化学家意外“尝”出来的,啃笔舔手指后,不仅没“over”还觉得“甜甜的”......
糖精:把实验室里的产物都舔了一遍
糖精是最常见、最古老的甜味剂,它的发现历史源于一次小小的意外。
1879 年的一天下午,美国巴尔的摩大学的实验楼内,来自俄国的化学家康斯坦丁·法勒伯格法勒伯格(Constantin Fahlberg),兴致勃勃的进行芳香族磺酸化合物的合成实验,并且今天是他的生日,妻子娜塔莎早已准备好晚餐等他一起欢聚。
傍晚的煤气灯下,法勒伯格认真观察着烧瓶里反应的溶液,却把生日晚餐一事抛之脑后。最终,实验有了结果,他在记录簿上记下结果。
此时,法勒伯格才想起晚餐事情,便匆忙将铅笔塞入衣袋,穿上外衣就往家赶。晚餐时刻,法利德别尔和妻子发现牛排和色拉味道发甜,出于科学家的严谨习惯,他将目光聚焦餐具,便舔了舔餐盘边缘,思忖片刻,再舔了舔自己的手。
然后,又用舌头舔了一下衣袋里的那枝铅笔。“问题出在铅笔上!”他兴奋嚷道,铅笔上的甜味来自实验室。于是,他对实验室器皿进行细致的检查。终于,他捕捉到甜味源于一种化学物质—邻磺酰苯酰亚胺钠。
康斯坦丁·法勒伯格
从此,他集中精力去研究这个偶然发现的化学物质,最后从煤焦油中经过一系列反应和操作得到邻磺酰苯酰亚胺钠,并测出它比蔗糖要甜500倍,他把它叫做“糖精”,法勒伯格随即获得美国专利。
糖精钠化学式
在1886 年,他在德国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座用于从煤焦油中合成糖精的工厂,糖精从此进入人们的生活。糖精由于具有价格低,不参加代谢,不提供能量,摄入后不会引起人体发胖,不影响口腔卫生,且性质稳定的特性,至今仍应用广泛。
甜蜜素:边做实验边抽烟
甜蜜素的发现也与糖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让发现者在抽烟时尝到了甜味!
1937 年,在伊利诺伊大学有个博士生叫麦克尔·斯维达(Michael Sveda),他的课题是研究一种退烧药的合成。由于实验室管理不规范,或是他不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他经常边抽烟边做实验。
迈克尔·斯维达
有一天,麦克尔·斯维达要抽在实验台放着的香烟时候,手指扫过了嘴唇,感觉手指很甜。后来他发现该甜味来自于一种名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化学物质,中文译为“甜蜜素”。
甜蜜素结构式
甜蜜素具有非营养性、低热量、对酸、碱、热均较稳定特点,并且具有水溶性好、甜味清爽、安全性高、稳定性高等特点。
阿斯巴甜:舔手指翻书被发现
无独有偶,一种名为阿斯巴甜的甜味剂,也是被科学家无意舔了一口发现的。
1965年12月,美国的Searle公司研究员詹姆斯·施拉(James Schlatter)为研究胃溃疡的治疗药时进行各种氨基酸的结合实验。
在合成化合物过程中,他手指上不经意沾到一些粉末,当他将要捏起一张纸的时,就像有的人习惯舔手指方便翻书一样,他自然而然舔了一下手指,发现手指非常甜。
詹姆斯·施拉
他目光随即投向一个装有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用于生产中间产物的容器,他再次尝试里面的物质后,最终发现一种全新甜味剂—阿斯巴甜,詹姆斯·施拉因此获得新专利,现被广泛应用于饮料中。
阿斯巴甜结构式
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除应用于食品行业,还可用于饲料添加剂、日化行业和电镀等行业,而甜蜜素和阿斯巴甜不能用于电镀等行业。
以上化学家发现甜味剂看似误打误撞和弄拙成巧,但是背后却离不开他们长年累月的钻研以及对科学真理的执着与奉献。
最后想提醒大家,香甜食品会给我们带来愉悦的感受,但是长期过量摄入甜味剂亦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一定损害。
人工甜味剂对健康有益吗?
众所周知,长期过多摄入添加糖可增加龋齿、肥胖及其他多种慢性病的风险,于是科学家们和食品生产商将目光放到了甜味剂(Sweetener)上,然后各种“无糖饮料”问世了。
但是,这些含有甜味剂的饮料真的安全吗?
甜味剂用于替代蔗糖,它能满足甜味食品的需要,具有能量低、甜度高、水溶性好、减少因糖摄入带来的龋齿风险等特点。
好的一方面,甜味剂具有调节食品和饮料口感;调节和增强饮料的风味,又可保留新鲜味道;促进风味的形成的作用。不好的一方面,用甜味剂代替蔗糖,会增加人们肥胖风险,损伤肝脏和神经系统等。
甜味剂并不是蔗糖安全替代品,它们会增加致癌风险,并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损伤。
因此,不应过多喝饮料、吃甜食,更不可给婴幼儿及儿童食用甜味剂,这不仅会干扰孩子正常的口味喜好,而且使他们养成依赖甜食的不良饮食习惯。
甜味剂虽可骗过味蕾,但不能骗过欺骗自己的身体,过度依赖难免要付出健康代价。与其食用含甜味剂食品,不如合理膳食、选择营养价值高的食物,适度食用代糖食品。
参考文献
1. 甜味剂,甜到忧伤. 闪电新闻,2020,09,10.
2. 郑建仙.高效甜味剂.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42 -45.
3.余国新, 我国甜蜜素现状概述. 食品安全导刊 2011, (10), 48-49.
4.张伊莎,张蒂根,王小玉, 二肽甜味剂──阿斯帕甜. 江西科学 1995, (04), 249-254.
5.张立葵, 甜味食品的“甜蜜陷阱”. 知识就是力量 2020, (05), 76-78.
END
审稿:孙亚飞,清华大学化学博士。
蝌蚪五线谱原创文章/转载注明来源
责编/小西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