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市民打开一座艺术宝库!《梧桐·名家汇》第二季走进上海中国画院
一幅幅印刻着时代年轮的画作,一个个如雷贯耳的海派画家,在这里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
丰子恺、林风眠、吴昌硕、任伯年、程十发……观众徜徉在此,与艺术大家“不期而遇”。
■《梧桐·名家汇》第二季来到上海中国画院
由徐汇区委宣传部主办,天平街道党工委承办的文化雅集《梧桐·名家汇》第二季,带领市民来到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正在举行的 “饮水思源——上海中国画院藏红色主题作品展”现场。
此次活动,不仅邀请市民参观展览,还请来了上海中国画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陈翔和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当代水墨研究院艺委会主任林明杰,为市民们讲述,进入艺术殿堂的“正确打开方式”。
■《梧桐·名家汇》活动现场
尽管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每年都会推出一系列高质量高水准的展览,但对于大多数普通观众而言,多少还是带有一些神秘色彩。
据陈翔介绍,上海中国画院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建的国家画院之一,当时成立的时候,汇聚了上海地区最有名、最有成就的书画篆刻艺术家,画院多年来汇聚了最优秀人才,也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作品。目前,画院收藏有五千多件艺术家的作品。
陈翔说,这五千多件作品基本上概括了上海解放以后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脉络。所以说画院是一个具有丰厚积淀的艺术殿堂。同时画院还拥有数十位艺术家,在每一次重大主题创作中都担任了主力军的作用。可以说,画院从来没有缺席过对于每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社会变革的记录。
■陈翔(左)和主持人夏磊
那么,今天我们该如何欣赏中国画?陈翔谈到,现在看中国画碰到最大一个问题,就是它为什么要这样画,这个画到底好在哪里,我们今天怎么看?
他说,“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传统中国文化和现代中国文化有一个非常本质的区别,那就是对画本身的观念是不一样的。你现在认为绘画应该是这个样子的观点,是基于这么多年来绘画对你的影响,而这又是基于对西方绘画观念的认同的基础上,它的基础是西洋绘画的基本观念,而不是中国绘画的基本观念。”
陈翔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载体之一,而现在的中国绘画只不过是现在绘画学分类意义上的绘画品种之一,这两者有什么区别?最主要的区别是传统文化的内涵,“我们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载体,它承载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到了今天已经转型为现代或者是当代中国文化,我们要理解中国传统绘画,先要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如果你不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你就很难理解到中国传统绘画的要义。”
那当下的孩子们,怎么才能看懂中国画?
林明杰说,小时候学画画,发现中国人画荷花是这样画的,“一大片墨叶,那个墨的匀散的效果,与我跑到西湖看到的不一样。这不是真实的,但就是美,你就觉得它灵动,比真实的东西还灵动,画家画的是心中的景物。”
 >
■陈翔(左)和林明杰(右)
在林明杰看来,对于如何让孩子们读懂传统中国绘画这件事,首先不要太紧张,不如放松心态,先让孩子看,像玩一样的心态看,被它打动了,第一步就是心跳,以后慢慢来。
他说,今天孩子们到上海中国画院来,就是一个开头。“跟艺术的缘分,就是首先得去接触它。另外艺术的标准,它在变化中,你也不要太执着,就像陈翔院长刚才讲的,你要了解中国的哲学,中国文化根底的东西。从古到今我们看画论,你看得越多越觉得不知听谁的,这就是智慧的碰撞,不要紧的,你不要觉得苏东坡一定对,谁一定错,他们都对,都是站在各自角度。艺术评判是主观也是智慧,它就是人类怎么看待世界,怎么表达世界,怎么表达自己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每一个人都可以用你的智慧去表达。”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