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六月立秋,两头不收”,今年立秋在六月,六月立秋不好吗?
立秋,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过后,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民间关于立秋流传着很多俗语,有些反映气候变化,有些反映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六月立秋,两头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这句俗语主要说的就是农作物生长的情况,到底表达的什么意思?现在是否还适合?看完本篇内容,大家就会得到答案了。
要了解一点,“六月立秋,两头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六月和七月指的阴历时间,大概意思是说,如果立秋时间在阴历六月,那么当年的庄稼不会丰收,也有说当年秋季的庄稼,不论播种过早或过晚,产量都不会很高。
相反,如果立秋时间在阴历七月,那么当年的庄稼,或者秋季的庄稼都会丰收,不论播种过早过晚,都会获得丰收。
按照阳历来说,每年立秋的时间在8月7日或8日这2天,但是,阴历时间却差别较大,有些年份在阴历六月,有些年份在阴历七月。
通过查询日历,今年立秋是8月7日,阴历时间为六月二十九,2020年立秋阴历时间是六月十八, 2019年立秋阴历时间是七月初八,2018年立秋阴历时间是六月二十六。
如果按照上述说法,立秋在六月,庄稼不丰收,那么,从2020年、2018年的产量数据来看,整体保持着上涨,而2019年的产量也整体呈上涨趋势,今年2021年立秋在六月,也不一定不丰收。
可以看出,“六月立秋,两头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的说法并不准确,既然如此,为何这句俗语还会流传到现在呢?其实,从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来分析,这句话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六月立秋和七月立秋,对于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光照时间会有影响,立秋之后,虽然还会热一段时间,但是,从整体情况上来说,农作物所受到的光照时间有所降低,积温也会随之下降,导致产量得不到保障。以玉米举例,充足的光照,带来足够的积温,能够促进玉米抽穗、灌浆以及成熟,增加千粒重,最终提高产量。如果光照不足,玉米抽穗、灌浆多多少少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缺粒凸尖现象增多,千粒重下降,最终产量降低。
而七月立秋,温度降低的时间晚了十天半月左右,甚至能达到二十天左右,光照增加了,积温上去了,农作物的长势正常,产量自然有保证。
回到实际情况,根据多年的观察,立秋时间不论在六月还是七月,对于庄稼的产量影响很有限,至于产量的高或低,从种到收,一系列的管理最重要,底肥用多少,怎么追肥,如何除草,如何杀虫防病,什么时候浇水,何时收获等,这样的管理,对于最终的产量,才起到更大的作用。
当然,大家都说种地是“看天吃饭”,这句话没错,不过,从这么多年的情况分析,绝大部分时候,绝大部分地区,每年还算是风调雨顺,极个别年份可能出现极端的灾害天气。
综上所述,“六月立秋,两头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的说法,大家了解其中的意思即可,至于庄稼是否高产丰收,还要看具体的管理。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