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指数基金排名(创业板块的基金有哪些)
有一个趋势是可以接受的,就是成长方式回来了。看看拉图尔。今年不到2个月,市场风格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增长大大超过价值20多点:
a股的大小板块风格一直是轮换的。但是,在过去的三年里,市场价值没有任何差异。当大家都受过教育,听话的时候,中小板块的成长风格又来到了胡汉三。跟风很重要。不踩中小板,今年收入一般。
昨天创业板成交量创下2232亿的历史新高,超过了15年来最疯狂的时候。今年以来,不少创业板指数涨幅超过20%。
关键问题来了,很多人纠结。现在估值不便宜(基本在历史中心之上)。创业板指数背后的上涨趋势还能继续吗?
首先,从中期来看,市场风格倾向于增长 首先,我们应该接受这种趋势。
1.我觉得中期增长方式还是乐观的。
核心逻辑在于宏观转型+微观行业走向。总的来说,中国进入了经济转型的新阶段,创新和增长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动能。但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增长方式开始演绎,在于一些新的产业趋势向上的确定性,技术、TMT等行业繁荣的上升趋势没有改变,业绩受黑天鹅疫情影响相对较小。
至于重量级的修复,恐怕要等到4月左右的重要会议才能稳定增长,同时还要看到疫情基本宣告胜利。金融地产的低估和廉价也不会持续。反正我是两手抓(左手技术成长+右手低估价值,现在左手略重),常年看。
2.监管政策放宽,有利于创业成长。
再融资政策的放松和新一轮宽松政策监管周期的开启,极大支撑了增长方式。
简化创业板再融资条件,将更有利于创业板在市场上的并购,上下游融合,外延增长。它将强化科技的成长方式,有利于优质公司,有助于实现从“小而美”到“大而强”的转变。
3.估值不低,但有业绩支撑。
经过一段时间的上涨,创业板估值处于历史中心偏高的位置。
创业板动态估值62,历史平均51,一直处于历史分点82%的位置。(不过,在极端行情高之前,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短期交易来看,确实积累了一定的风险。
但从业绩增长率来看,万德预测的2020年净利润增长率为63.86%。目前市盈率60倍,业绩增长有望帮助估值消化。
因此,从短期来看,创业板从交易角度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风险,但从长期来看,对于高景气的增长指数来说,仍有平均修复空间,主要取决于业绩盈利能力能否支撑高估值。
二、创业板细分主题指数分析 如果市场中期风格倾向于成长,昨天提到的沪深500+科技100ETF是一个不错的组合,沪深500代表成长风格配置,比较稳定。
但是有些人想更激进。能上创业板吗?
我们之前写过创业板的基础广泛的指数,可以回顾一下《十年创业板一梦,上车之道》。今天我们又梳理了创业板的四个精选指数:创业板50、创造成长、创造蓝筹股、创造精选88。
这些股票都是在创业板股票中精心挑选的。有什么区别?
创业板50:最资深,发布于2014年,主要选取创业板指数中流动性较好的50只股票。另外三个指数都是2019年新发布的指数,其中创造增长、创造蓝筹股的是Smart Beta指数:
创造成长,重点关注成份股成长能力和动量效应明显的上市公司;
创业蓝筹股关注上市公司的盈利性、财务性和波动性;
我新发现的一个产品,创健88,资质最少。从编制方法上看,它在创业板“从小中选小”,集中于创业板的中盘股。(其对应基金尚未建立)
(可以看出创鉴88的市值大多在100以下)
四个指数的历史趋势如下:
乍一看,从2013年开始,这款少年创建88历史上灵活性最大,回撤性也很大,因为市值比较中小。价值风格下,创业蓝筹股近两年走势较好,50个业绩触底,大幅回撤;但今年创50涨幅最好,因为中医生物+TMT比例最高。
从四大指数行业的岗位分布来看,医学生物学在创业成长中的权重最高占36.88%,创业板的50TMT占比相对较高,打造88精选的计算机和电子相对集中。
总体而言,创业板50和创业蓝筹股的泛技术仓位相对集中,占比超过90%。
三是梳理相关基金产品 目前追踪这些创业板指数的产品如下。
追踪创业板50指数的产品非常丰富,有场内、场外和分级产品,其中华安创业板50ETF规模最大,管理费最便宜。
创造成长和启动蓝筹股两个Smart Beta产品被华夏基金接手,创造蓝筹股的规模略大。
从近一年的走势来看,创业板50ETF表现突出,只是跑赢了创业板指数,增长表现略差。之前的分析主要是因为创50岗位集中在医学生物+TMT。
最后,我们来看看十大尴尬股。创业板50不包括文股份这种传统的商业企业,其重仓股主要是医药生物和泛科技。其他的都包含温的,在十大尴尬的新创蓝筹股中有东方财富和同花顺金融服务公司。
从基金规模和持有人结构来看,创业板50具有规模优势,机构持仓和个人持仓分布相对均匀,而华夏低浪蓝筹股的机构配置比例相对较低。
总结一下,我再捋一遍: 1)创业板50家,不包括文股份等传统企业,持股集中在医药生物+TMT,具有泛技术属性(集中创业板);结合目前的科技增长环境,近年来表现较好。
2)创建一个88的选择,在创业板上重新选择中小公司。2014年和2015年比较灵活,因为上一轮再融资政策放宽了,投机在收据上。然而,这次的逻辑大不相同。我觉得不应该是成长型公司的素质,优秀的商业模式和竞争优势,有利的新兴科技企业。
3)两个创业板的Smart Beta指数按理说更适合创业板,但近几年收入增长并没有超过蓝筹股,不知道是不是一个因素。
4)从综合率、规模、流动性来看,创业板50指数还是好一点,更偏向科技概念。
5)总体来看,如果中期市场风格趋于增长,那么具有中小市值的泛科技指数表现应该更强。
那么相比于同样以中小市值为主的科技100ETF,在我们之前的对比中?
创业板50集中在创业板单个板块,波动风险较大;科技100ETF以中小板为主,创业板约占33%。也是一款主动选股策略的Smart Beta,优势还在。看个人风险偏好。
我看了一下技术100ETF追踪的新兴技术100指数,已经创新高,而其他几个泛技术指数还在爬坑。厉害。
创业板有一些短期交易风险,但结合风格的中期成长,子弹会飞一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