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安全 > 正文内容

黄河上拉铁索桥的为什么是大铁牛,而不用别的动物?有何玄机?

访客4年前 (2021-09-18)网络安全495

  30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黄河镇上流传着一个神秘的传说,说是黄河之上曾经有一座堪比《清明上河图》中华丽的拱桥存在,而且还有守护大桥的“镇河神兽”——大铁牛。

  当地的博物馆领导樊旺林得知后开始踏上了寻找拱桥与铁牛之路,经过一年多的考察和勘探,几乎走遍了黄河流域的樊旺林,终于在一片质疑声中成功找到消失已久的黄河铁牛,这是阔别千年之后,“镇河神兽”再次重返人间。

  不过令所有人纳闷的是,樊旺林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把黄河铁牛运回博物馆,而是让它在户外风吹日晒,一时间,关于黄河铁牛的各种传闻不绝于耳,为什么专家要这样做?黄河的“镇河神兽”为什么是牛?这里面有什么样的玄机?图片:黄河铁牛在户外陈列资料截图

  一、一座神秘的大桥

  1、神奇的“传说”

  我国古代的桥梁设计和建筑技术一直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比如赵州桥、木拱桥等都是其中的杰作,不过很少有人提及到黄河、长江上的大桥,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黄河、长江在古代,人们都是以舟船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桥梁很少出现,这是河流气候、地形等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后果,大多数生活在黄河流域的老百姓,一直坚信历史上黄河曾经有一座“神桥”存在,不过在黄河铁牛成功发掘之前,这一切还都存在于传说和典籍中。

  翻阅古籍史料,基本可以肯定老百姓口中的这座“神桥”,就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跨河大桥——蒲津桥。它位于蒲津渡一带,在古时候这一地区异常繁荣发达,而且在唐代的时候发展为了北方的交通枢纽,很多南方的物资就是从这里进入中原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朝代的更迭,昔日繁荣的蒲津渡一去不返,连同蒲津桥也一起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而作为“镇河”之用的铁牛也下落不明。图片:蒲津桥地理位置资料截图

  2、跨河大桥的源头

  当年樊旺林带着队伍寻找铁牛的时候,从史书记载和老百姓口口相传之事中,基本锁定了大体的位置,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成功找到,并且在原地建设成了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

  但令人不解的是,如此珍贵的文物,为什么不被拉回到博物馆里进行保护呢?反而继续让它们在户外接受风吹日晒?更令人惊讶的是,金属在水流中长期浸泡是会被腐蚀的,但是在河里沉睡数个世纪的铁牛,打捞上来却完好无损,甚至表面依旧光亮如新,这是什么原因?

  想要了解真相,还要从蒲津桥的建造说起,隋唐时期蒲津渡发展为中原商贸重镇,为了方便货物更好更快的流入到都城长安中,朝廷决定建造跨河大桥蒲津桥。

  一开始它只是一座浮桥,用船只将很多麻绳连接在一起,虽然增加了运输效率,但到了冬季很容易断裂,必须每年巨资维护。到了唐玄宗时期,唐朝国力达到鼎盛,建造跨河铁桥显得轻而易举,因此蒲津桥的翻新和再建被提上了议程。图片:黄河铁牛在户外接受风吹日晒资料截图

  二、破解“神兽”身上的谜题

  1、体积和不锈之谜

  对于新桥的建造,当时的官员和工匠们设计了很多方案,为了不让黄河结冰以及汛情影响到桥梁,充分利用了两岸的高地,其中的关键在于两边的桥基。

  经过精密的测量计算,加上融入古人们比较热衷的五行学说,最终确定在两岸打造八只铁牛和八个铁人,并且配上两座铁山和七根铁柱,共同作为桥梁的根基。

  后来科学家对黄河铁牛进行过深入研究,发现每一只都有近2米高,宽1米半,重量为30吨,如果算上底座和铁柱,总重量就到了70吨,这样算下来,8只铁牛就有560吨,按照唐朝的产铁量,锻造8只铁牛用铁量占到了唐朝一年总产铁量的8成,所以说,这绝对是唐朝的“第一工程”。

  根据研究发现,随着黄河改道、朝代的更迭以及长安腹地的没落,慢慢地蒲津桥也就被荒废了,一直到明朝典籍中,对这座大桥还有稍许记载,明朝中后期到清朝,由于黄河沉积的泥沙越来越多,铁牛也就沉入了河底。

  至于为什么不生锈,这就和黄河水里含沙量过高有关,大量泥沙对铁牛表面有很好的打磨作用,因此并不会生锈。图片:八只铁牛手稿资料截图

  2、不陈设与为何是牛之谜

  还有两个问题困扰了很多朋友,一个是为什么不对发掘的铁牛进行保护,另一个是“镇河神兽”为什么选择牛这种动物。

  我们先来说第一个问题,铁牛的体积和重量上面已经说过了,如何保护在当时是个很大的难题。首先,如此巨大的文物,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进行安置,而且整个移动的过程异常艰难,因此专家认为陈列在黄河岸边是比较合适的。

  其次,铁牛是铁质的,离开了含沙量较高的黄河水,很容易生锈腐败,比如沧州著名的“镇海吼”就是很好的例子。图片:铁牛陈列在黄河岸边资料截图

  那么为什么古人会选择牛这种动物作为“镇河神兽”呢?大慧觉得这个问题也很好回答,五行学说对古人思想和社会风俗习惯的影响力巨大,而这个学说又是以古人对大自然、科学技术,以及人文理论进行观察和理解总结融合出来的。

  大家认为土可以克水,而在十二生肖中,牛因为善于耕地,因此被归为土属性,古人自然而然的也就认为用代表土的牛来做大桥的根基,可以很好的镇住水患,况且牛一生任劳任怨,是农民的得力好帮手,勤劳忠诚又是我们民族的美德之一。图片:镇河神兽铁牛资料截图

  综上所述,牛就成为了“镇河神兽”的最佳选择,换言之,简简单单的一头铁牛,寓意是十分深远的,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黑客接单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therlest.com/82805.html

分享给朋友:

“黄河上拉铁索桥的为什么是大铁牛,而不用别的动物?有何玄机?” 的相关文章

朝币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兑换朝币汇率」

CNY,点0071美圆根据黑市汇率:1元朝鲜钱=0点0032人民币,这个价格为.CHF,50澳大利亚元,1,1元朝鲜钱=0,628点03加拿大元,03加拿大元。 34点5人民币,国外人士持有的朝鲜人民币与美元等值。96点64日元,1200000朝鲜元,外汇的买卖价格有个官方规定的汇率。 另外北韩人民...

【紧急+重要】勒索病毒解决方案!附:MS17-010补丁下载

  滚动更新:2017年5月13日16:57:22   游侠安全网(良心网站,站长先贴上注意事项和解决方法!防止你看本文的时候就被加密了!   1、本次共计是自动化攻击,利用了Windows的MS17-010。但苹果的MacOS用户不用得意,因为在昨晚之前,我这里得到的好几起勒索攻击案例都是针对...

干洗对衣物有害吗

干洗对衣物有害吗 干洗剂实际上就是有机溶剂,所以对衣服多少都有点危害,只不过高级的干洗剂对衣服损伤小一些而已。 随着人们工作的繁忙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更多地把换下的衣物送到洗衣店干洗,以保证衣服不变形和有更多的时间休闲娱乐,这本是一件提高生活品质的好事,但据最新的研究显示,干洗衣物对身...

Webshell安全检测篇(1)-根据流量的检测方法

一、概述 笔者一直在重视webshell的安全剖析,最近就这段时刻的心得体会和咱们做个共享。 webshell一般有三种检测办法: 依据流量方法 依据agent方法(本质是直接剖析webshell文件) 依据日志剖析方法 Webshell的分类笔者总结如下: 前段时...

老庙投资金条今日价格(老庙黄金多少一克)

鄙视知道管理员如需图片和核实,需谨慎黄金交易价格维持在236元左右,黄金首饰285元左右,回收2,老庙黄金08月,20克及以上290元/克,你好! 鄙视广告,投资黄金250元,铂金313元/克,请以官方价格为准。2日上海老庙黄金今日金价302元/克,建议索要发票看发票品名最近。 庙黄金今日价格,黄金...

找网上黑客盗QQ号被骗,黑客找到微信好友,黑客破解密码的例子

Cortex-R:面向实时运用的高功能内核,Cortex-R系列是衍出产品中体积最小的ARM处理器。 Cortex-R处理器针对高功能实时运用,例如硬盘操控器(或固态驱动操控器)、企业中的网络设备和打印机、消费电子设备(例如蓝光播放器和媒体播放器)、以及轿车运用(例如安全气囊、制动体系和发动机办理)...

评论列表

蓝殇鸠骨
3年前 (2022-06-06)

究发现,随着黄河改道、朝代的更迭以及长安腹地的没落,慢慢地蒲津桥也就被荒废了,一直到明朝典籍中,对这座大桥还有稍许记载,明朝中后期到清朝,由于黄河沉积的泥沙越来越多,铁牛也就沉入了河底。  

酒奴笑惜
3年前 (2022-06-06)

铁牛的体积和重量上面已经说过了,如何保护在当时是个很大的难题。首先,如此巨大的文物,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进行安置,而且整个移动的过程异常艰难,因此专家认为陈列在黄河岸边是比较合适的。  其次,铁牛是铁质的,离开了含沙量较高

竹祭厌味
3年前 (2022-06-06)

的老百姓,一直坚信历史上黄河曾经有一座“神桥”存在,不过在黄河铁牛成功发掘之前,这一切还都存在于传说和典籍中。  翻阅古籍史料,基本可以肯定老百姓口中的这座“神桥”,就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跨

鹿岛眉妩
3年前 (2022-06-06)

  30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黄河镇上流传着一个神秘的传说,说是黄河之上曾经有一座堪比《清明上河图》中华丽的拱桥存在,而且还有守护大桥的“镇河神兽”——大铁牛。  当地的博物馆领导

竹祭任谁
3年前 (2022-06-06)

的推移和朝代的更迭,昔日繁荣的蒲津渡一去不返,连同蒲津桥也一起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而作为“镇河”之用的铁牛也下落不明。图片:蒲津桥地理位置资料截图  2、跨河大桥的源头  当年樊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