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宠剧,“工业糖精”磕得动吗?
文|张永群
今天,有媒体在报道中描述了甜宠剧编剧的日常。文中称这类编剧为“制糖工人”,文中说,如今创作剧集,甜宠剧编剧们几乎都在写“命题作文”,“制糖”方式也越来越细化和多样化,除了“壁咚”,还有“双手咚”“肘部咚”“床咚”等,除了“摸头杀”还有“捏脸杀”“手势杀”等,而这些情节“是她推开外卖餐盒后苦想出来的。”
甜宠剧轻松浪漫,演员颜值高,虐心和误会不超过三集,大多数时候主角们都是在谈甜甜的恋爱。这类剧集消费的是观众的特定情绪,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吃点糖”没什么不好,很多观众也确有这方面的情感刚需。这篇报道中引用的《2021上半年剧集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上线的甜宠剧在同期所有题材剧集中占比超三成,有的视频网站甚至设立专门的“甜宠”频道。市场需求大,投资回报高,很多小成本甜宠网剧也一拥而上。
其实编剧们“闭门造糖”的现实,观众并不太意外,毕竟我们也常常在甜宠剧的弹幕中看到“工业糖精”等类似的语句。甜宠剧一波又一波不断上新,我们也大概可以想象到背后的编剧争分夺秒码字造糖的样子。
当然,这不能只归咎于编剧。编剧们的困境正反映出这一产业链的畸形。影视剧本质上仍然是文艺作品,快速、工业化的制糖不符合文艺作品的创作规律。我们也不能仅仅把甜宠剧当做情感消费品,而忽视了它的文艺属性。
如今,我们看到不少甜宠剧同质化严重,引发了观众的审美疲劳。有些作品更是为了甜而甜,强行撒糖,牺牲了人物建构和情节设置的逻辑性和合理性。仿佛一切场景都是为了促成男女主角亲密接触,一切困难在男女主的爱情面前都迎刃而解。观众的审美能力必须被尊重,无视现实世界规则的剧情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也正因如此,铺天盖地的甜宠剧中,很多都是名不见经传,播完就石沉大海。
2020年底,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曾发文提到,由于受到过度流量化和数据化的影响,我国当前电视剧(网络剧)作品的文化含量明显不足,白甜宠现象严重。
甜宠元素可以有,但通篇是糖只会发腻。我们希望年轻人的爱情剧中,多一些立足生活的故事表达,不要为了甜而拒绝追问现实中的困境,不要浮在空中而回避生活真实的模样。事实上,随着市场的大浪淘沙,没有逻辑的生硬剧本也在逐渐被抛弃,不尊重观众,也就无法得到观众的尊重。
现实中爱情大多不是甜宠剧中的样子,但即使掺杂了生活的苦辣,爱情也有一百种美好的样子。带有生活质感的“糖”,才能给人更大的力量。
图片:“冰点周刊”微信公众号、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