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失传的电影(定军山电影失传)
本文受权转载自“乌鸦电影”,id:crowmovie
这是一部每个爱电影的人,都不该错过的纪录片。
我们都知道,早期电影的载体是胶片。
但我们却不知道,曾经,这些记载着无数中国电影人心血的胶片,究竟经历过怎样的历史…
它们是如何被损毁、又被修复,又是如何漂泊海外、又被寻回…
这一个个和光影有关的传奇故事,都被记录在这部央视出品的纪录片中:《光影传奇》
2012年,挪威国家图书馆有个工作人员发现,馆内珍藏的一部早期电影胶片上,竟写着一个汉字...
影片非常古老,岁月的打磨早已让它失去本来面目,画面斑驳不堪…
唯独这个小小的汉字,似乎还能证明它的来历:这是一部中国电影!
这个惊人发现,引起了所有人的好奇...
这是部什么影片?拍摄于什么年代?又怎会从中国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挪威呢?
为了解开种种疑惑,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联系了北京的中国电影资料馆。
电影胶片年久失修,成片已经无法放映,他们只能将几帧截图,发给中国。
那些影像斑驳而珍贵,似乎在无声中叙述着,一段和光影有关的,了不起的故事...
资料馆的工作人员将这些图片,与档案库中的资料细细比对。
经过鉴定,人们赫然发现,这是一部拍摄于1926年的无声电影,名叫《盘丝洞》。
这是一部商业神怪电影,讲述了《西游记》中的一段故事。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孙悟空形象的电影。
1927年2月2日,《盘丝洞》在上海首映,轰动全城。
那一天,是大年夜,而戏院里,人满为患...
也就是说,这就是当时的商业贺岁片,并且取得了极大成功。
后来,电影先后在北京、天津、汉口,甚至是新加坡、菲律宾等地上映。
据挪威国家图书馆记载,《盘丝洞》也曾于1929年在挪威上映...
要知道,那可是上个世纪20年代啊!
那时,人类才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好莱坞八大影业公司,也不过才成立几年...
而我们中国,已经能拍出远销大洋彼岸的商业电影。
可以说,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历史价值,《盘丝洞》都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
然而,时局动荡,战火纷飞...
这部电影的原版胶片,没有被保存下来。
后世曾一度认为,它早就失传,我们只能在文字记载中看到这段辉煌...
没想到,在挪威,竟然还留下了这份珍贵的拷贝。
中国电影资料馆的工作人员,立即开始忙碌起来。
他们打算,尽快将这部流浪在外的中国电影,接回家...
这部6集纪录片《光影传奇》由央视出品,今年1月曾在CCTV-9纪录频道播出。
纪录片共6集,分为《浴火》《家园》《宝库》《归来》《坚守》《重生》,每集25分钟,讲述了中国电影胶片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可以说是影迷必看,豆瓣评分高达8.5。
有网友评论:这是一部“你以为你知道,其实你并不知道”的科普,常看常新。不愧是央视拍的,直接给我整破防了。
很多人都认为,电影只是一种娱乐方式,这实在是太小看这“第七大艺术”了。
事实上,无论故事片,还是纪录片。电影记录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社会鲜活的档案,记载着大量历史变迁。
尤其是早期的中国电影,它既是历史档案,也是民族精神的缩影,每一部都极其重要。
电影胶片一秒钟24格,哪怕只留下一格,意义也非同一般。
然而,自电影诞生以来,到新中国成立之前,我们中国曾制作了3000多部电影,流传至今的,却少之又少。
造成这种局面,与胶片本身的属性密不可分。
电影诞生初期,拍摄使用的胶片,是硝酸片,属于易燃物品,一旦点燃,会迅速燃烧,并且无法扑灭...
这个属性,使早期电影无异于与魔鬼同行。
数不清的胶片付之一炬,多少电影人的心血,在大火中化为灰烬。
比如,中国最早的电影,由丰泰照相馆拍摄的《定军山》。
这部京剧电影制作于1905年,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很多影迷都对这段历史如数家珍。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定军山》的电影原片,早已毁于丰泰照相馆突发的大火。
当世根本没人看过这部电影,我们只能从文字、照片等记载,去推测这部电影曾经存在过...
这成了中国电影史学界,一个永远也无法被证实的巨大争议,也成了中国电影史上,无尽的遗憾...
战乱和时局动荡,也直接导致大量的中国电影损毁、丢失,难以保存...
1937年8月,日军攻占上海,并且占领了明星影片公司总厂。
日本宪兵要求老板张石川,为日方兴办电影公司,却被张石川严词拒绝。
日军恼羞成怒,纵火将明星影片公司全部烧毁,明星公司十几年里拍摄的所有影片,悉数毁于一旦。
电影被毁,让人扼腕痛惜,但张石川的行为却让我们敬佩。
即便是在战乱时期,早期的中国电影人,也从未弯下他们的脊梁。
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下,能幸存下来的电影胶片,经历了我们难以想象的动荡。
1941年2月,日军轰炸香港机场,机场附近一处电影厂不幸中弹,引起片仓大火。
被炸毁的是启明电影厂,它的主人,是被后世称为香港电影之父的黎民伟。
大火熊熊燃烧,生死存亡之际,黎民伟冲进火场,将几部电影胶片抢救了出来...
其中,就包括一部名为《勋业千秋》的纪录片。
这是一部历时六年拍摄的纪录片,1921年到1927年,黎民伟带领摄制组跑遍大半个中国,用镜头记录下了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
最重要的是,影片为后世留下了孙中山先生早期革命时的珍贵影像,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关于孙中山先生的影像资料,绝大部分都来源于这部影片。
日军占领香港后,要求黎民伟出面主持工作。
不愿做汉奸的黎民伟,带着《勋业千秋》的拷贝,连夜逃离香港。
从此,这部电影胶片随他一起,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
一部电影10本胶片,1本胶片至少5斤。
很难想象,在逃难途中,黎民伟如何将50斤重的胶片带在身边,并且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放映它...
黎民伟希望,这部片子能成为武器,能唤醒国人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去反抗、去抗争、去奋斗...
这几本胶片,早已不只是一部电影。它承载了多少个人的记忆,家庭的记忆,甚至是我们民族的记忆...
这就是电影的力量,胶片的力量,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更要竭尽全力,将它们保存…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将这些珍贵的电影胶片安全、稳妥地保存起来,我们中国成立了属于自己的电影资料馆,包括位于西安临潼的电影资料库库房。
这里保存着自中国电影诞生以来,尚存于世的全部电影胶片。
拷贝片需要经常使用,就留在北京。而更珍贵的底片,则被送往临潼的大山里...
存放胶片的仓库,以军用设施的标准建造。
它位于地下10米,墙体有半米厚,门是石头做的,能够防爆、防沙层,在当年甚至可以抵御核武器的攻击...
储存胶片的环境,恒温恒湿,每天都有专人负责管理,他们日复一日坚守在岗位上,以确保这些胶片能安稳地保存...
胶片库房大而整齐,一卷又一卷胶片鳞次栉比,齐齐摆在架子上。
这里有易燃片库、醋酸片库,甚至还有隔离片库...
上世纪60年代,醋酸片取代了易燃的硝酸片,从此大火不再是电影胶片的威胁。
然而,一个新的难题出现了。
如果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醋酸片很容易发霉、腐烂、变质,产生“醋酸综合症”。
这种综合症,对胶片的损伤不可逆,还具有传染性。一旦某个胶片盒得了醋酸综合症,会迅速传染给隔壁胶片...
所以,得了醋酸综合症的胶片,要被隔离起来,单独保存...
西安电影资料库中,还有一个独特的库房,在这部纪录片中,是第一次向媒体开放。
上个世纪80年代,有一批电影胶片运到资料库时,已经完全损毁,失去了保存价值。
然而,电影资料库没有将他们丢弃,而是单独安排了一个库间,去存放它们...
这些胶片早就报废了。酸化、腐蚀得不成样子。有的甚至连盒子都打不开,外面长满了铁锈...
这间库房,无异于一个胶片的墓地,埋葬了多少电影人的心血。
上百部电影,在这里永远沉睡…
然而,资料库的工作人员却说:每一寸胶片,我们都要认真保护下去。未来也许会有更好的手段,能将它恢复。我们要一直坚守,坚守到它能修复的那一天。
他们的守护或许无法让这些胶片复生,却为它们保留了复活的希望…
除了保管,资料馆还要承担破损胶片的修复工作。
物理损伤,需要手工修补。
胶片修复师们要用剪刀、针线、胶水,为一张张破损胶片赋予新生。
这是一门即将失传的手艺活,世界范围内的胶片修复师,已经少之又少…
光影、颜色的损伤,需要动用到配光机。
然而,资料馆使用的,是上个世纪生产的老机器。相关的配件早就停产,一旦出现故障,都不知该如何更换…
再加上胶片可能随时会停产,这些工作人员所做的,是一份随时会无以为继的工作…
在胶片时代渐行渐远的今天,还依然有这些手艺人坚守在这个夕阳行业上,为我们保存这一本又一本光影记忆…
谁又能说,他们不是真正的匠人呢?
除了胶片修复,还有4K修复,也在电影资料馆内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先将胶片每格内容专制成数字,再由修复师修掉破损画面上的霉斑、油渍、污垢,最后由调色师为画面调色,让这些老电影中模糊、褪色的画面,重获新生。
一部老电影的4K修复,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这也意味着,每一位修复师,将要对几万张画面,进行修复、调色。
将现存的所有胶片电影全部完成4K修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这份工作尽管枯燥,但换来的,却是这些影像再次鲜活…
世界电影诞生10年后,我们中国有了自己的电影。
我们用活动影像的方式,记录下了时代的印记,文明附着在胶片上,完成了百年的传承。
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
胶片一路见证了电影的发展,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电影人的心血…
如今,它们在这群胶片守护者的手中,将继续传承下去,将永久保存下去,只要有光,就能读取出来。
可以想象,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的人们,还依然能从这些电影画面中,看到百年前人们的身影。
谁又能说,这些人的付出,是没有意义的呢?
来源:乌鸦电影(id:crowmovie)
编辑:小米
关注“广东共青团”B站、抖音、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