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快餐加盟项目,海鲜餐厅创业计划书范文
说起8月消费圈的热点,调味品绝对是其中之一。
月初短短五天,四大品牌相继公布了与调味品相关的商业动向:8月2日,三只松鼠子公司小鹿蓝蓝推出儿童酱油;8月3日,双汇和龙达肉类这两大肉类巨头宣布步入调味品赛道。8月5日,中国复合调味料品牌“朝天门码头”预中标1亿元
a系列融资。
调味品是一个越来越香的行业。中国人对食物味道的重视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从最初的纯天然盐和李子,到人工调味品酱和醋的发明,再到后来的豆瓣酱、香酒糟和光头黄油.中国博大精深的“味河湖”不仅孕育了各种调味品,也供养了一大批商人。这里有四个古酱园和三个盐场,如今的调味品行业已经催生了十几家上市公司。其中,海天味业市值遥遥领先,是中国当之无愧的调味品巨头。
从味道的丰富程度来看,调味品可以分为单一调味品和复合调味品。以糖、盐、酱、醋为代表的单一调味品作为烹饪的“刚需”,市场渗透率较高,约占整个调味品市场的80%,现已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很多上市调味品公司也关注单一调味品。海天叶巍2020年年报显示,酱油业务占公司总营收的57.23%;中聚高新比例为60.96%;犍为80%的收入来自酱油和醋,其中酱油占60%以上。
但复合调味品的市场规模虽然只有单一调味品的1/3,但生产复合调味品的企业数量占调味品企业总数的80%以上,赛道上的竞争异常激烈。
目前调味品市场的“战局”是怎样的?CBNData消费站围绕新品牌/新业务推出和最新融资趋势两个维度,梳理了调味品赛道的最新动态:
从产品类型来看,复合调味品的热度远高于单一调味品,其中火锅底料和川味调味品最热。
从玩家角度来看,巨头如海天、何谦、中聚高新等。曾经专注于单一调味品的,今年将业务范围扩大到复合调味品领域,推出了炒酱、火锅底料等产品。
也有很多跨界玩家。除了肉制品圈的双汇和龙达肉制品,作为新零售渠道的盒马也看中了这项业务。与新飞达(山东)食品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去年5月推出“1酱入菜”冷泡汁系列,一度脱销。因为只有部分地区出售,一些网友甚至开始代购业务。
除了面向C端消费者的品牌外,还有元红坊、美心食品等拥有B端业务的调味公司在年内获得资本青睐。其中,威远红坊是冉来达、家乡鸡等一批线上名人餐饮品牌背后的酱料提供商。
调料品牌背后的投资人也很有意思。许多食品饮料品牌都在通过投资押注这条赛道。两轮番茄之都,连元红坊的味道,都是这位炖锅巨人的美食背后。调味品制造商姚马子的投资者已经失去了资本,背后是无味的食物。熊的背后,是袁琪森林创始人唐斌森创立的挑战者资本。
巨人是游戏新手,C端和B端在合作。调味品行业的“香”在哪里?三千年的调味品,现在又在玩什么新花样?本文将这个市场的“财富码”从两大类调味品——单一调味品和复合调味品中全面拆解出来。
单一调味品:巨头雄踞格局难颠覆,产品升级、货架创新性寻突破
在单一调味品领域,头部品牌的市场份额很高,这也是这个细分赛道的新品牌较少的原因之一。以电商平台的表现为例,ECdataway数据显示,2021年天猫618期间,调味品品类TOP10品牌的销售份额为26%。日常调味品(包括盐、醋制品、酱油、鸡精/味精、料酒等单一调味品)占据TOP10品牌的77%。这些品牌包括海天、何谦、李锦记、楚邦,很多都是上市公司。
虽然巨头的统治格局难以颠覆,创业热情不如复合调味品,但单一调味品圈也在发生变化,关键词是“升级”和“创新”。
调味品的“升级”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上市公司何谦叶巍依靠“高端酱油”的产品定位与走大众路线的海天竞争。“高端酱油”这一品类以口感和品质为卖点,“头刀”、“原浆”、“古法”是高频词。成品的色泽,是否挂在墙上,都是判断是否高端的重要标准。另一类以天然酿造、0添加、有机等为卖点,迎合消费者口味和健康两方面需求的升级。
在高端调味品的道路上,巨头们正在迎头赶上。泰泰乐以鸡精为核心产品,于2019年推出首款高端酱油“原味鲜”;2020年底,海天发布了新品“裸酱油”,名为“酱油界的爱马仕”。主打产品是极简配方,460 ml的价格高达60元。
但是现在
,调味品的“升级”又有了新内涵。最有代表性的品牌是成立于2020年8月的口味全。口味全在产品层面的目标是“重新设计基本款”,实现一般调味品从佐餐到健康佐餐,再到功能营养性调味品的转变。
调味品的“功能性”,一方面在于搭配不同的菜式和烹调手法,如寿司醋、海鲜酱油,这类产品已较为常见;另一方面则在于通过加减蛋白质、钠、铁、膳食纤维等成分,赋予调味品一定的营养保健功能,如控制“三高”的减盐酱油,缓解贫血的铁强化酱油,低钠高蛋白的儿童酱油等。产品功能性升级,或是值得调味品赛道新玩家们积极探索的方向。
除了产品升级,货架创新也是单一调味品跳脱传统竞争格局的一种方式。既然通过配方、酿造工艺的调整,调味品可以适配不同菜品,那么调味品也应该跳出粮油货架去到食材身边,寻找更多“出圈”机会,例如在海鲜区放鱼生酱油,牛油果与芥末、酱油打包售卖等。
### 复合调味品:市场集中度低,细分场景口味、寻求营销破圈是新品牌机会所在
不同于单一调味品圈巨头雄踞的局面,复合调味品领域市场集中度较低,市场渗透率也较低,这是新玩家们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所在。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日本、韩国复合调味品渗透率分别为73%、66%和59%,而中国复合调味品渗透率仅为26%。ECdtaway数据威数据显示,2021年天猫618期间,调味料/复合调味品TOP10品牌销售额占有率为34%,调味酱为29%,均远低于日常调味品的77%。而从线上线下整个市场来看,复合调味品行业前5名品牌的市占率也仅为15%。
销售额排名靠前的复合调味品品牌中,“巨头”的身影也少了很多。进口品牌、地方品牌、网红明星自创品牌、成立5年内的新锐品牌等悉数在列。调味料/复合调味品类目,被大批川渝地区品牌占领,“辣”味妥妥稳居复合调味品圈C位。调味酱类目下,海天、老干妈等老字号都排在2015年成立的田园主义之后,身后也有饭爷、李子柒等品牌虎视眈眈。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年轻的轻食品牌纷纷上榜,田园主义、法罗捷、昔日印象等品牌下,符合健身减肥人群需求的零脂酱料、零卡糖、海盐黑胡椒等产品销售成绩都很不错。可见,
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产品“功能性”升级,在复合调味品赛道也同样适用。
场景细分,是复合调味品的另一大趋势。
一人食、办公室工作餐、外卖、厨房……调味品的适用场景,正被不断拆分。这其中,面向年轻人厨房场景的调味品,市场想象空间可能更为广阔。千和、海天等调味品巨头,新业务布局方向都是炒菜酱、卤水汁等厨房调味品。新锐品牌中,加点滋味、小七厨房等不少品牌都采取佐餐、烹饪双场景布局的模式。
年轻人是乐于走进厨房的。70%用户为90后、超50%用户为95后的小红书,其发布的2021生活方式趋势十大关键词中,“回家做饭”就占一条。DT财经今年6月的调研数据显示,在一二线城市中,每周都要做几次饭的年轻人,占比达到48.1和55.8%,显著高于四五线城市――后者的这一数字分别为41.9%和39.6%。年轻人下厨房最关注什么?最年轻的95后和00后表示最注重食品的调味。
不同于爹妈一代讲究灵活运用油盐酱醋等简单调味品烹出人间美味,年轻人做饭的乐趣,或许在于尽可能便捷地获得回归人间烟火的inner
peace。“用一包料解决一道菜”,正成为时间不多、厨艺有限的年轻人们下厨房的潮流。
年轻的调味品牌,其用户年龄也在不断下探。加点滋味约70%的销量由25-35岁消费者贡献,比传统调味品用户年龄段低5岁左右。VEpiaopiao超30万用户中,90后粉丝群体占比超过56%。
除了场景细分,口味细分也是复合调味品赛道的趋势之一。
尽管目前川渝口味是复合调味品圈的主流,但不同菜系、不同地域风味的调味品牌正在不断涌现,资本也在持续关注。主打潮汕风味的仙味爷爷,主打湘味的味远红方,以云南番茄为主原料的七个番茄一锅汤,近一年内都拿下融资。外国菜系也有国产品牌布局,如西餐调味品牌VEpiaopiao。未来,云贵地区的蘸水、上海的八宝辣酱,都有可能孕育出一批新品牌。
口味的多元开发和快速更新,也是新品牌区别于传统品牌非常大的一个特点。“辣牛烧啤”“金汤豚骨”“梅子花雕”……新品牌们的产品口味正在极大程度地丰富。
在“捕捉”口味方面,数字化或是新品牌的秘诀所在。加点滋味创始人悦人在接受媒体采访中曾透露,抓取社媒平台美食热点、对电商平台用户评价作语义分析,把美食纪录片作为选味资源库,关注餐饮市场热门口味风向,甚至厨用小家电出货情况所反映的消费者下厨方式的改变,都能成为驱动调味品产品创新的数据库。
尽管新口味层出不穷,但新一代复合调味品牌在产品层面并没有发生颠覆性创新。
中国超4万亿规模的庞大餐饮市场,其出于效率考虑而推动的标准化、预制化发展,已然积淀起相当成熟的调味品供应链,能覆盖从口味研发到自动化生产的全过程。炒菜酱、卤水汁,早已是中央厨房的常规配置。从这个角度来看,新调味品牌在做的,其实是将B端的调味生意,通过精细化运营,不断搬运到C端消费者的生活中。颐海国际、味远红方、美鑫食品,不少做B端调味生意的企业纷纷加码C端调味市场,个中逻辑就在于此。
因此,营销是值得新调味品牌重点布局的方向。而场景的多样化、口味的丰富性,赋予复合调味品以天然的营销优势。短视频平台美食博主简单几步搞定一顿大餐、直播间里主播就着三两勺酱干完一碗大米饭,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难以抗拒的场景。何况调味品大多价位亲民,消费决策链路并不长。这也是桃子姐、野食小哥等美食博主之所以能成功打造自有品牌的一个原因。
通过产品概念升级、外包装颜值打造,新一代复合调味品往往能比老品牌卖出更高价钱。吉香居最贵的一款野山椒牛肉多辣椒酱,26.8元买一赠一;川娃子最火的炭烧烧椒酱约14元一瓶;而加点滋味、禧宝制研差不多规格的拌酱,单价多在25-35元区间。更年轻的品牌定位、更高级的品牌调性,也助力新调味品牌进驻更多高端渠道。目前,加点滋味已铺设盒马、Ole
、Blt、便利蜂等零售渠道的超1000家门店;成立仅半年的禧宝制研,也计划向高端商超、便利店渠道拓展。
### 小结
中国人食用数千年的调味品,至今仍在迸发活力。CBNData消费站通过行业梳理发现,尽管单一调味品已是品牌集中度较高、格局较为成熟的市场,但基于消费者需求作产品升级和货架创新,这个市场依旧有向上发展的空间。
复合调味品则正处于“百家争鸣”的局面。眼下,涌入这条赛道的玩家越来越多,尤其是众多调味品巨头乃至非调味品圈的巨头跨界踏入这片热战场,自带供应链、渠道优势的它们,将使复合调味品的品牌竞争进一步升级。品牌突围的要点,在于对细分场景、口味的充分挖掘,在于产品推新逻辑的整体调整,也在于营销手段的开拓创新。
总的来看,在规模将近4000亿的调味品市场里,巨头要想持续领跑行业、新品牌要想极速跃升成为“黑马”,其核心要义始终在于紧扣变化中的需求。
作者/制图:章晓莎
编辑:钟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