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亮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
靳亮人物概况
本页面提供了靳亮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靳亮是谁?靳亮个人简介资料完整设计了网页求职找工作编辑个人简历作品所需要的靳亮网站常用模板元素,不保证靳亮人物数据真实,任何问题请联系管理员调整。
靳亮图片
靳亮个人资料简介
靳亮(1922年- ),河北省文安县人,中国近现代植物病虫害防治专家。1948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从事植物保护技术推广工作近40年。在倡导湖北省病虫害普查、组织天敌资源调查,兴建水稻螟虫、白叶枯病、棉花害虫等防治示范样板推广综合防治和组建全省测报体系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靳亮 – 个人概述
靳亮,1922年11月6日出生在河北省文安县苏桥镇。1938年-1943年,天津究真中学、河北通县潞河中学读书。1944年,中央大学畜牧兽医专修科读书,后考入金陵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主修植物病理学,靠半工半读于1948年读完大学。大学期间,他积极参加爱国民主学生运动,曾被国民党政府两次逮捕。他经受了考验,没有屈服。
1949年-1952年,湖北军区荆州军分区宣教干事。1949年3月,靳亮辗转到湖北省天汉沔边区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1990年,湖北省农业厅病虫防治站站长、植保处副处长兼武汉植检站站长,植保总站技术顾问。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转业到湖北省农业厅,从事植物保护技术推广工作。1982年获高级农艺师职称。1989年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农艺师。1988年获农业部“油菜增产菌及其应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离休。离休后任湖北省农业厅专家顾问组成员。
靳亮曾当选为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三、四、五届理事、常务理事;中南植病分会第一、二、三届理事;中国植保学会第三、四届理事和常务理事;第四至六届植检协会委员;湖北省植保学会第二届至第六届副理事长和第七届顾问;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他热心科普宣传,编写科技读物,是《湖北植物保护报》和《湖北植保》期刊的创始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他又积极参加国际科技交流活动。1979年参加中国生防代表团,赴美考察生防科研、教学和推广工作。1987年参加第十一届国际植保会议。1988年受聘为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客座教授。
靳亮 – 学术贡献
靳亮在湖北省植保领导岗位上,一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解决重大病虫灾害中,他认为,盆景式的小面积示范,说服力不强,难以取得规模效益。
一、创先兴建了防治大样板。
靳亮创先兴建了防治大样板,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基层,长住农村,亲身实践,获得经验,进行推广,取得显著效果。如60年代推广双季稻中,三化螟猖獗为害。形成了“双季稻有收无收在于螟”的认识。于是,在1964年,靳亮率领技术人员亲赴重灾区新洲、黄冈、浠水和鄂城4县,建立治螟示范区,同县、社农技人员一道,下到田间,组织群众开展六六六药剂治螟。经过3年努力,不仅将螟害损失控制在1%以下,促进了双季稻的推广,而且提高了科技人员的业务水平,总结出“两查、两定”(查卵块密度、定防治对象田;查孵化进度,定施药时间),“分厢小桶泼浇”和“设置诱杀田”3项技术,不仅在湖北,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特别是“两查两定”的原则,不仅适用于治螟,而且已推广于多种病虫的防治。
“文化大革命”时期,植保工作受到极大冲击。70年代初,湖北省白叶枯病大流行,造成“白叶枯,百家哭”,人缺口粮,牛缺草料。借鉴60年代防治螟虫建立示范区的成功经验,1974年靳亮主持组织“三地九县白叶枯病综防大样板”,在9县900万亩的稻区,采取“三抓三控”与水、肥、种三配套的综防技术,很快控制住病害的流行。该项技术为全国大面积防治白叶枯病创造了典型。1977年,中国农影厂特来拍制了《怎样防治白叶枯病》科教片。同年,农业部组织南方稻区各省市代表参观获得一致好评。
二、积极推广防治大样板。
湖北是产棉大省之一,棉虫防治一度用药多、花工多、人畜中毒多、投资高。为扭转这种局面,1964年在治螟的同时,靳亮在新洲县刘集开创“经济、安全、有效”的综防样板,带动全省7个点,采取改定期轮回用药为按虫情用药;改乱混乱配为按虫情定量用药,改喷雾器大眼片为小眼片防治的做法。实施结果,农药投资亩平均5.96元,50千克皮棉用药投资4.96元,分别比1963年减少投资10%和55%;减少用工47.4%;中毒人数减少95%;棉铃虫为害率比综防点以外的减少83%;红铃虫籽花含虫量减少92%;皮棉单产和总产增加30%和32.2%,效益十分显著。1977年,扩大到175万亩棉虫综防大样板,采取利用自然有益生物、细菌农药与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等措施,做到棉田7月底前基本不用化学农药,后期按虫情用药。据8个基点统计,农药投资下降64%;棉花单产、总产均超过前一年。此后,湖北的棉虫防治策略定为:前期利用自然天敌,控制棉蚜、棉铃虫;带药挑治红蜘蛛;后期用药防治红铃虫,保护“当家桃”。1978年,全省推广综防面积850.5万亩。该法迄今仍有效地控制着害虫的抗药性问题。
兴建大样板这一经验,还推广到山区。80年代后期,省站在鄂西州办“稻瘟病百万亩综合防治样板”,经过3年努力,将为害率压低在0.5%以下。中国农影厂为此实地拍摄了《怎样防治稻瘟病》等系列科教片3部。
靳亮 – 个人影响
一、湖北省病虫普查与生物防治倡导者
1960年,在严重的自然灾害情况下,靳亮毅然组织湖北省农学会植保分会、省农科所与华中农学院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学生以及地县植保干部共同协作,对全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开展普查,历时3年;基本摸清全省粮、棉、油、果、蔬、茶等主要病虫400余种。为将调查资料迅速应用于生产,他同科技人员一道,在艰苦条件下,不计报酬,不要稿费、日以继夜地整理调查资料,终于在他主持下编写出《湖北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一书。该书1964年由湖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内容包括主要病虫害192篇,计32.8万字;彩色图片83幅。文字主要反映这些病虫在湖北的地区特点、生态、习性以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彩图大部分根据在本省采集的标本,按种群分类绘制于一版,以便于识别和应用。该书在同类书籍中是全国最早的。
靳亮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对全省病虫防治的总结,他认识到长期单独依赖化学农药防治,难以有效地控制为害,应借鉴国内外病虫防治技术,发展自然控害因素。于是,他在1979年-1981年组织协作,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天敌资源调查。3年中,培训专业人员250多人次;编印培训资料图册2万多本;采集天敌标本44125件。经鉴定,分属11目、98科、756种。其中,寄生性天敌32科334种;捕食性昆虫天敌50科299 种;捕食性蜘蛛16科119种;捕食性螨类4种。属湖北省首次记录的害虫天敌235种。初步查明:水稻24种害虫有天敌268种;旱粮9种害虫有天敌61种;棉花15种害虫有天敌208种;油料及蔬菜6种害虫有天敌12种;果树14种害虫有天敌52种;特产作物7种害虫有天敌8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天敌标本室,并编写出《湖北省主要农作物主要害虫主要天敌名录》。另由湖北省生防站负责于1982年编写了《全国棉花害虫天敌名录》(含天敌5纲18目103科848种),连同全套标本交农业部植保局。在调查基础上进行了有关天敌利用研究,大大推进了生防工作。靳亮从美国考察回来后,筹建了省生防实验室,并制订“在推广现有经验的同时,生防站要作一定的实验研究工作”的原则。他积极推广了生物农药140、7216以及HD-1等。同时,省生防实验室努力开发新生防资源。经过几年努力,1982年分离筛选出苏云金杆菌新菌株82-6(1)-2。该生物菌农药对二化螟、稻苞虫、稻纵卷叶螟、茶毛虫、烟青虫、凤蝶、刺蛾等防效均在70%-90%,1988年,应用面积60多万亩。该成果1992年获省科技成果一等奖。
二、湖北省测报体系的创建人
50年代初,以湖北省农业试验站为中心,在恩施、荆州和黄冈分站,以及重点区、乡试建稻螟、小麦吸浆虫、棉蚜和红铃虫等9个观测点,观测发生情况。1956年,首先在黄冈、荆州、孝感、襄阳和宜昌5个专署成立病虫测报站,省农业试验站成立测报研究室;在35个县和国营农场建立63个情报点,培训情报员543人。1959年,建公社测报点431个。为了使测报工作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1960年,他提出测报工作“四固定”(定人员、定地点、定对象、定指导范围)原则。1962年主持编写了《湖北省农作物主要病虫综合预测预报办法》。1963年6月,又制订《湖北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站工作的几项规定》。并在平原、山区、丘陵和湖区有代表性的12个县兴建测报站工作室和宿舍。这些举措对于稳定测报队伍,提高测报技术起了重要作用,并为后来各地、县建立测报站创造了经验。
“文化大革命”期间,测报工作无人管,防治工作无人抓,造成棉铃虫为害,棉花损失三成以上及稻飞虱为害、倒秆数百万亩的惨重损失。靳亮下放农村回省后,急迫地投入测报站的复建工作。由于他争取到的财政拨款的落实,测报工作得以恢复和发展,湖北省成为全国“文化大革命”后恢复测报站最早的省份。
1979年,湖北省病虫测报站成立,编制20人。省站建立后,负责发布长、中期预报,制订测报办法和建立测报制度,培训测报技术干部,组织测报科研等。至80年代初期,从省到地、县已形成测报体系,共有专业测报员200多人。1983年完成了稻、棉7种病虫测报技术的研究。其中三化螟和棉红铃虫为害损失测定及防治指标研究,分别获省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到1992年止,列入全国农作物测报网区域站共有25个(省站1个,地区站2个,县站22个),并颁发了统一站牌,承担稻、麦、棉、油作物的21种病虫系统测报任务。
靳亮 – 个人荣誉
1982年获高级农艺师职称。1989年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农艺师。1988年获农业部“油菜增产菌及其应用”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成果《湖北省天敌保护利用研究》由省植保总站与华中农学院联合申报,获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分离筛选出苏云金杆菌新菌株82-6(1)-2。1992年获省科技成果一等奖。
靳亮 – 主要论著
1、靳亮:《积极防治水稻稻瘟病》,湖北科普讲演稿,1957
2、靳亮:《消灭稻苞虫》,湖北科普讲演稿,1957
3、靳亮:《防治小麦散黑穗病》,湖北科普讲演稿,1957
4、靳亮:《消灭豌豆象和蚕豆象》,湖北科普讲演稿,1957
5、靳亮:《消灭水稻干尖线虫病》,湖北科普讲演稿,1958
6、靳亮:《怎样防治棉花红蜘蛛》,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58
7、靳亮:《怎样防治棉花红铃虫》,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58
8、靳亮:《几种常用农药的中毒症状和预防方法》,科学技术活页资料,1959
9、靳亮:《把夏收作物病虫害消灭在为害以前》,科学技术活页资料,1960
10、靳亮主编:《湖北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64
靳亮 – 人物评价
靳亮对植物检疫的重要性是有深刻认识的。过去传入中国的危险性病、虫、草害,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为害。因此,在1956、1962和1979年,他组织了3次植物检疫对象调查,基本掌握了它们的分布情况,并广泛宣传、普及植检知识和技术,为开展植检工作打下了基础。
在实际工作中,农产品调运和种苗推广经常与植物检疫发生矛盾。遇到这种情况,靳亮总能坚持检疫制度,排除阻力,对植检工作尽职尽责。突出的事例是在省科委主持的、有省领导参加的鄂沙28棉花品种鉴定会上,关于该品种带有枯萎病问题,争论激烈,鉴定书简介只提该品种产量高和品质好的一面,而回避带有枯萎病、育种基地为疫区的一面。在严重的分歧上,靳亮苦口婆心,反复陈词,并在会议期间,带领几位植保技术干部,深入该品种育种基地,采集病株标本,获得数据,据实力争。结果,在成果鉴定如实写上“该品种育种基地发现枯萎病株”和“要严格执行检疫防病措施”的文字。
靳亮深知植保技术的专业性很强,必须有学有所长,能刻苦钻研、深入基层、深入生产、理论联系实际的科技人员才能胜任。因此,从50年代到80年代末,他在粮、棉等病虫测报与防治工作中,始终坚持了固定专人承担技术工作,保证了科技工作的长期性和系统性,以及科技人员知识、技能的积累和提高。
同时,靳亮十分重视与农科院植保所和华中农大植保系的密切协作,从组织普查到多项科研协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粮棉主要病虫为害损失测定与防治指标研究,稻瘟病流行规律与综防技术研究,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研究与杂交稻抗性测定,小麦白粉病流行与综防策略研究,江汉稻区水稻病虫害综防技术规范化研究等,都是“三农”协作的成果,共同获得了省级科技成果奖。
靳亮热爱事业,坚持原则,忠于职守,生活简朴,不谋私利,工作积极负责。他谦和、开朗,平易近人,以诚相见。他常说:“个人的才能是微薄的,众多的植保干部才是推广工作的主力军,只有他们发挥潜力,才能把工作引向深入。”在40年中,他团结、信任、尊重科技人员,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努力工作,这是他取得业绩,作出贡献的重要原因。
靳亮 – 参考资料
[1] 世界优秀专家 http://www.world-chinese.org/bbs/PrintPost.asp?ThreadID=1257
[2] 专家信息 http://www.cdstm.cn/zhuanlue/persondetailsright.jsp?id=182978
以上整理的靳亮个人资料信息、 靳亮图片、靳亮简介、靳亮简历、靳亮作品均来源于网络整理和网友投稿,有更多关于靳亮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的网页内容欢迎联系,任何不当信息也可以联系编辑删改。